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朝坚守中原战役

(2015-12-18 17:35:55)
标签:

历史

晋朝

军事

战役

分类: 晋朝历史

晋军坚守中原战役:晋军在反分裂时首个重要战役是司马腾守太原之战,这次战役不仅守住太原,也确保连接拓跋部草原地区,司马腾和拓跋猗迤结盟也为以后刘琨坚守太原打下基础。这次战役是匈奴分裂的首次大战,匈奴包围太原攻城,这次战役在《魏书》和卫操碑中有详细记载,拓跋猗迤等帅十余万鲜卑骑兵前往会合司马腾所部大破匈奴。卫操对司马腾的评价比《晋书》本传要强很多,司马腾能和猗迤结盟,派卫、段繁树碑建亭纪念,对未来影响深远。卫操称:“司马腾,才神绝世,规略超远拓跋部“遣参军壶伦、牙门中行嘉、义阳亭侯卫谟、协义亭侯卫健等,驰奉檄书,至晋阳城”,参加保卫太原(晋阳)的有很多在拓跋部的晋人,此战胜利为加强司马腾和拓跋部联合,建立代国奠定基础。第二个重要战役是司马越守洛阳之战,司马越派王斌;张轨派马鲂、北宫纯等入卫京师,叛军王弥攻洛阳被王斌和北宫纯打退,李恽和薄盛被司马越派来救洛阳打退王弥。次年刘聪主力攻洛阳,司马越据城防御,弘农太守垣延用计夜袭打败刘聪,匈奴大败而回。不久刘聪再攻洛阳,北宫纯帅勇士千人夜战再次大败匈奴,刘聪不顾刘渊退兵令继续攻城。司马越采纳孙询计谋,首先利用刘聪去嵩山祈祷,消灭刘厉等围城的驻军,刘聪主力被消灭后因为擅自攻城不敢返回,被刘渊召回才退兵。这次洛阳三战的胜利表明晋军的战斗力强于匈奴,在干旱和饥荒的条件下仍能打退匈奴。第三次重要战役是祁宏广宗之战和飞龙山之战和汶石津之战,匈奴派石勒和刘灵帅十路攻赵巍冀州,配合刘聪十路攻洛阳和太行,这是匈奴的两路大军之一,但是在冀州的广宗被祁宏联合段务尘的十万鲜卑大军歼灭,刘灵被消灭后,石勒也孤立,在被祁宏和段务尘大败,又被王申始在汶石津打败,石勒都没敢回平阳,直接退出冀州,过黄河向淮南和荆州退去。广宗之战和飞龙山之战的意义同样重大,不仅把匈奴的势力从此赶过太行山以西,限制在太原以南黄河以北的两郡地区,也解除了冀州、幽州等地区的威胁,而且造成石勒脱离匈奴集团,是晋军的重要胜利。晋朝坚守中原的前三次战役就决定了把分裂叛乱限制在狭小区域,并且最大限度削弱了叛军,并且造成叛军的内部混乱,若不是有司马越阻止拓跋部南下支援洛阳,以及拓跋部内乱,完全可以很快结束战争。这时期晋军的战斗力总体是强有力的,晋军在统一后经过裁军,这时的军队数量时严重缺乏的,首都洛阳的防御兵力都严重不足,从凉州等地来的援军算在内,总兵力也不到十万,在主要战线上都是联合鲜卑部队,参战的鲜卑军多达二十万,这时期的晋军还是人员补充和扩编时期,往往准备不足就上阵是战略战术的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司马懿和孙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