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可庄和远征军后勤
(2015-10-20 16:44:11)
标签:
历史现代司可庄后勤 |
分类: 现代历史 |
司可庄和远征军后勤:司可庄在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作战中任运输司令,只负责往前线输送物资,也担任兵站总监的职务,他是出访过美苏英法德意日等多国进行军事考察的杰出军事人才,具有现代战争的思想意识,在负责后勤时就能教育各级部下保持“后勤兵有时作用强于一线兵”的意识,鼓励部下认真完成后勤运输工作,所以在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时,尽管中国后勤能力不强,但是远征军依然能在远离云南的同古地区作战,二百师坚守同古两个星期,一度被包围,仍能保持战斗力,至少在物资补给上能坚持两星期,超过单兵个人携带一周补给的极限,就已经体现了司可庄负责的后勤工作是有效的。在首次入缅作战的前期,远征军都没有出现物资缺乏情况,这在十万人大军首次出国作战能保持这种后勤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在二百师撤出同古后,新二十二师又固守斯瓦阻击日军前进,日军也意识到在中国军队轮番阻击下,要攻占缅甸需要长期作战,其向缅甸战场又增加两个师团,加强进攻,兵力总数达十万,已经接近中英联军的十三万,此时缅甸战局已经不利,联军兵力优势已经不再,而且是分散布防,形势已经恶化。当时远征军的两个核心补给中心是腊戍和棠吉,司可庄建立的这两个补给中心,腊戍负责沿铁路向中线彬文那五军主力运送物资,棠吉负责向缅泰边境东线的第六军补给,负责防御后方的是六十六军,在东线被日军突破后,棠吉这个补给站竟然没有重兵防御,首先沦陷,棠吉失陷就应该让第六军立即退往腊戍,因为日军离腊戍已经不远了,这时远征军仍没重视后勤补给受到的威胁,没有意识到腊戍受到的威胁,不仅没让第六军回撤增援腊戍,仍原地驻防,还派二百师反攻棠吉,虽然收复棠吉,但是日军已经越过棠吉继续北上。原本驻防腊戍的六十六军有三个师,最强的新三十八师调往曼德勒,后来去增援英军,仅有的两个师战斗力都不足,这时还被抽走二十八师去曼德勒,军部带着二十九师一个师要守卫腊戍对抗日军一个师团,已经是很难守住。出现这种情况是国军一向对后勤重视不足造成的,军队一向走到哪吃到哪,没有现代后勤概念,尽管司可庄在缅甸建立后勤补给系统,但整个远征军对维护和保卫这个系统认识不足,相反日军倒是抓住攻击运输线这个能速战速决的要害,就像司马懿打街亭,抓住要害地方打,造成缅甸战局急转直下,十万大军陷入补给中断的困境,被迫撤出缅甸。在撤兵中因病饿没有补给而亡的士兵超过阵亡的数倍,也验证了司可庄的“后勤兵有时比一线兵作用强”,日军师团都有一个辎重联队,中国师中能有辎重营的就算是大单位了,在远征军第二路作战时司可庄任副总参谋长体现对后勤能更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