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三国
(2015-03-30 20:07:07)
标签:
历史人物古代司马迁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迁和三国:司马迁在东汉官方政府是被禁锢对象,汉明帝批判他,直到末期王允甚至在杀蔡邕时责备汉武帝没杀司马迁,进入三国时代在民间中司马迁“以仁义为本”的爱民思想被人民尊崇,即使统治阶级专制派敌视轻侮他仍不能削弱司马迁的影响力。司马迁在统治阶级民主派中的地位也很高,君子士大夫都尊敬他正直诚实的品德。为了笼络人心,曹操对司马迁也采取尊敬的态度,曹操在建安十五年的《本志令》中,就引用司马迁写的《蒙恬传》的内容,并表示自己被感动得痛哭流涕,显示自己对朝廷忠心,不想像蒙恬被害而放弃兵权。在曹操平定陇西时也称赞部下姜叙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那样贤良,称赞“杨敞之妻盖不过此,贤哉”,曹操在感情和言谈中推崇司马迁家族,这不仅因为曹操与司马防有荐举之情,而且也是借抬高司马迁打击排斥司马迁的东汉政府,笼络尊敬司马迁的人民和统治阶级民主派。到了曹丕时仍延续曹操的态度,曹丕禅让时让辅国将军刘若等上百人上奏,借用司马迁的声望,反对曹丕辞让,认为辞让是“行不合义”,称“史迁谓之不然,诚非圣明所当希慕”,把司马迁当成“行义”的典范,显得东汉打击司马迁是不对,为曹丕代汉增添合理合法的依据。可以说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打击排斥司马迁。在曹操和曹丕父子都对司马迁推崇的基础上,曹丕甚至公开批判东汉明帝,批判他为光武帝厚葬是坑害父亲,导致光武帝的原陵被发掘,把自己和汉明帝对比,对反司马迁的汉明帝严厉批判。刘备对司马迁受孔融影响,孔融评价司马迁和刘向被下蚕室是没世不齿的事,刘备是师承马融、卢植学派,是卢植的弟子和卢毓同辈,也是推崇以仁义为本。不乐读书类似司马迁描述的豪侠。刘备结交司马迁后裔的司马徽是他人生的转折,由于赞赏刘备仁义的品德,司马徽把他的两个学生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帮助刘备建立基业。虽然司马徽众多弟子中:徐庶、孟建、石韬、崔州平等留在北方成为曹操大臣,也有诸葛亮、庞统、向朗、尹默等成为刘备的大臣,这些学生都潜移默化受司马迁影响,但是受东汉政策影响,蜀汉对司马迁的推崇弱些。孙权家族和司马氏算是通姓,孙氏和司马氏有历史渊源,对司马迁没有东汉的歧视,华覈劝说孙皓也是用汉武帝赦免司马迁来劝说释放韦昭。蜀汉对司马迁态度最差,甚至无史官,司马徽弟子多闲置仅诸葛亮地位高,蜀汉最先亡。曹魏到魏明帝时对司马迁也歧视反对,结果自己重蹈汉武帝迷信老路信巫医早逝,曹魏也是第二个灭亡的国家。孙氏政权因为和司马迁的通姓亲戚关系存在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