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牵制蜀北伐
(2014-09-11 11:04:54)
标签:
历史三国军事司马懿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牵制蜀北伐:司马懿对蜀北伐的影响绝不仅在最后两次,曹丕连年攻孙权未果已经削弱了军力,曹睿即位时曹魏已经是同时在三线作战,塞北轲比能叛乱,孟达又谋叛,形势严峻时诸葛亮又秘密发动首次北伐。司马懿被评价挽救曹魏危局,这次的影响最大,他评价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是指曹丕去世后吴先北伐攻襄阳,诸葛亮已经平南中却不支援,坐视司马懿打败了吴军,还加剧蜀吴矛盾。蜀国首次北伐动用几乎全国兵力二十万,暗中有孟达配合,完全可以全力向关中进攻,那里仅夏侯楙少量布防,诸葛亮却攻陇右,尽管那里三郡归降截断了雍凉,实际也延缓了占关中,给了曹魏调集军队布防的时间,丢失了乘虚入关中、出其不意的战机。随后诸葛亮就犯分兵的失误,占三郡后没集中主力向东,而是分兵布防在三郡包围冀城,滞留在那里,又让赵云、邓芝帅两万出箕谷,派马谡、王平帅两万守街亭,另外张裔、蒋琬帅两万守汉中,另有不详的兵力包围祁山,这样分兵让原本二十万占绝对优势的蜀军力量严重分散,给了曹魏各个击破的机会。司马懿在这时抢在蜀军与孟达军联合前迅速赶到上庸包围了孟达,这次行动对曹魏是具有生死攸关的,连孟达本人都感叹是“神速”,后世唐太宗也推崇这次进军的成功,诸葛亮派去汇合孟达的军队人数不详,吴国也派兵去谋占上庸,形势对司马懿仍很危险。司马懿在上庸是面对曹魏从没有过的三面作战的危局,有些像辽沈战役锦州战况,他不仅在西城安桥打退吴军,也在木兰塞打退蜀军,最终招抚李辅、邓贤在十六天就平叛占上庸,解除了曹魏心腹大患。这次战役对曹魏是大决战性质,一旦败了让蜀吴和孟达汇合北上,长安、洛阳都会陷落。上庸战役对诸葛亮北伐也有影响,司马懿能在部下张郃被调往西北,兵力削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蜀吴两国意志,也鼓舞了曹魏全军斗志,扭转了危局。司马懿在张郃、曹真援军入关中后,没有在上庸坐视,而是主动配合西线作战,与诸葛亮坐视吴攻襄阳也形成对比。司马懿与卫臻帅军入关中去断绝诸葛亮粮道同时,加紧对汉中推进,像在上庸使计谋对李辅、邓贤那样,又招抚了郑他、姚静的七千人,通常诸葛亮在汉中留守是两万,李严时两万,王平时三万,七千人几乎占汉中兵力一半,可见严重威胁了汉中,这也是诸葛亮在陇右得知街亭失利后,离街亭数里仍退兵的重要原因。蜀国首次北伐,迫使其退兵败回的非马谡败,主要是卫臻让曹睿派曹真攻散关,卫臻自己去绝诸葛亮的粮道,再有就是司马懿招抚了汉中守军近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