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淮南
(2014-06-20 11:55:48)
标签:
历史三国军事淮南 |
分类: 三国历史 |
平定淮南:司马氏建立晋朝前,仅发生了三次大叛乱,都是发生在淮南,为何曹操平定的北方,甚至其家乡都没有反对司马氏,仅是淮南有叛乱,正像张悌评价的曹操用残暴、恐怖政策统一北方是“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失民心久矣”,仅有淮南是督军严象等平定,袁术死后淮南曹军没去屠戮,加上曹操要迁徙淮南民造成当地很多人逃亡江南,留下的都是拥护曹操,反而使当地比其他地区更忠于曹氏。淮南三叛并非像误解的都是反司马,王凌要废立用王夫之的评价是也想成为司马懿那样操纵朝政的权臣,加上有迷信心理,受淮南拥曹谣言“白马朱虎”等的蛊惑,当时同在淮南的征东将军胡质是司马懿派系,扬州刺史文钦与他矛盾,他竟然找兖州刺史起兵,结果被黄华、杨弘、杨康等告发,其控制的军力少,在司马懿亲自帅军到项城百尺时就投降。司马懿与他有私交,没有过多牵连,晋朝建立后也给他平反了,这次叛乱没危害。第二次叛乱是毌丘俭、文钦反对司马师的活动,其打着郭太后旗号,吸取王凌废立失败的教训,也指责司马师废立,认为用废立罪可以推翻司马师,但行动方针有误,是在淮南有彗星时起兵,同样受迷信影响。两人不在司马师废立进行时起兵,等到曹髦已经继位后再起兵已经错过最佳时机,造成其檄文一方面反废立,一方面又承认新帝,把被废的曹芳称齐王,实际承认了废立合法,自相矛盾,其打着旗号的郭太后又是亲司马师,自然不会支持两人反对她亲自定下的曹髦,结果两人没能争取到多少支持,仅一个月就失败,最积极参与的仅七百人,让司马师派杜友审理后仅杀十人,其余释放。毌丘俭和文钦后代在晋朝都是显贵,仅毌丘俭被公认是三叛中唯一真正忠于曹氏的。第三次叛乱是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但本质却不是拥护曹氏,更不是反司马,本质是叛国割据活动。领导叛乱的诸葛诞是司马氏的姻亲,是参与平息前两次叛乱的主要人物,记载他对贾充表示忠于曹魏,本身就和他起兵的经过矛盾,世语等记载朝廷根本没派使臣让他入朝任司空,诸葛诞是接到封信让他入朝,把军队交给乐琳,宣称乐琳矫书,带人杀乐琳,再上奏称乐琳诬陷他通吴,朝廷信任自己就是魏臣,否则自己就是吴臣。诸葛诞是接受了吴国官职,自古没有清君侧要借敌国兵力,更不会接受敌国官职,诸葛诞也没像毌丘俭北上讨伐,仅是割据寿春,甚至让敌国军队进入寿春,其行为是割据叛国,无论魏吴史书都没记载他任何讨伐司马昭的言行,可见诸葛诞根本就不是为曹魏反司马。结果这次叛乱被平定后,极大增强司马昭的声望,招降了文鸯、唐咨等众多将领。释放战俘获得江南人心,诸葛诞是司马伷岳父,其子诸葛靓统一后归晋,孙诸葛恢是晋朝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