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巡抚和布政使

(2014-02-01 22:43:29)
标签:

历史

古代

清朝

制度

分类: 古代历史

清朝巡抚和布政使:清朝从三百里的部落发展成辽阔帝国不是靠明朝制度,清朝在入关前也没有设立总督、巡抚的职务,仅有总兵职务,当时清朝已经获得蒙藏支持,控制中国三分之二的领土。后来设六部和三院有了承政(尚书)和大学士,但直到入关后才有总督、巡抚。清朝的巡抚与明朝已经有很大区别,明太祖设立三司负责地方,出征以公侯伯任总兵的政策,清朝最初仅继承了总兵制度,在地方执政用三司是入关后开始执行,并借用明中后期常用的总督巡抚参与。清朝改变了明朝三司被巡抚取代形同虚设的状况,重新赋予三司执政权,只是把两个布政使变成一个,增强布政使权威性,巡抚执掌行省的地位削弱。清朝的巡抚和提督更像是介于总督、总兵间起牵制作用,为防范总督专权。巡抚名义上辅佐总督,但与布政使都是从二品,不能直接执掌政务。布政使在执政时是“诸政务会督抚议行”,具体执行是布政使,提出执政方针只是交督抚“议行”批准,布政使与督抚“议行”讨论时,往往是总督作为主裁,实际上巡抚等于虚设,总督有决定权,布政使有执行权,巡抚几乎没有作用,所以清朝咸丰前“同城巡抚仅守虚名,即分省者,军政民事亦听总督主裁。”藩司布政使在行省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超过明朝中后期,甚至三品的臬司按察使要是有重大疑问也要“所至录囚徒,勘辞状,大者会藩司议”与布政使协商不问督抚。清朝只是有时没总督的行省巡抚兼提督时地位能高些,也是兼任提督的从一品职务比自己和布政使的从二品高。实际发挥作用的是提督衔,提督也是总兵,属于特殊总兵,全称提督某地军务总兵官,与军务总兵官都是从一品,不常置,往往是巡抚兼任,比镇守总兵官的正二品高一级,与巡抚都是过渡性官职。在没总督的行省,执政同样是布政使负责,仅直隶后来设两司。清朝巡抚主要是监督、上奏、评议省吏,也汇报省务,但省务没布政使的汇报正式。像雍正时诺岷任山西巡抚上报耗羡归司库,没批准,但布政使高成龄上奏后,雍正才让总理王大臣九卿集议并批准。耗羡归公山西为最先,是防止官吏用火耗盘剥百姓的德政,布政使发挥重要的作用。乾隆时直隶大旱,总督高斌让十一月再赈灾,布政使沈起元要求先普遍赈灾一个月,再核查人口。沈起元还能反驳总督清查旗地,可见布政使也不是虚职无权,影响力有时强于巡抚。乾隆末甚至布政使范宜宾与巡抚矛盾,导致巡抚被罢免,范宜宾要求整顿藩臬上奏都经督抚呈报的制度,被拒绝。此时巡抚地位已经开始上升,能干预布政使执政,这时已经背离清朝由总督主裁,巡抚不干政的旧制,清朝政治不再民主,二司专职被巡抚侵夺,到咸丰时巡抚已经能与总督抗衡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