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开疆
(2013-12-16 11:36:11)
标签:
历史晋朝制度开疆 |
分类: 晋朝历史 |
晋朝开疆:晋朝被误解是动荡、混乱的朝代,是从统治阶级割据立场评价,以建立了多个地方割据为研究重点,没有把研究晋朝中央政府放在核心地位。晋朝的建立是历史进步,唐太宗评价晋武帝的成就是霸王之业大矣,对晋朝开疆也评价是“通前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只是现代很少有人去研究晋朝开疆的情况。晋朝的开疆是在汉朝基础上,汉朝在西汉建立近百年才在汉武帝时恢复秦朝旧疆,开疆到朝鲜半岛,地节二年才开疆到西域。晋朝在太康中期基本恢复秦汉旧疆,在西域沿袭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等行政制度,并进一步给当地地方政府加侍中等正式中央官职,比以前的大都尉更提高很多,封亲晋王。在北方是真正做到通前代之不通,不仅有很多晋人迁入北方草原帮助拓跋部建设和征战,在实质上也为晋朝开疆拓土,并且在行政隶属上正式成为晋朝的亲王诸侯代国,作为正式行政区划纳入晋朝版图。在东北晋朝不仅沿袭汉朝以来对朝鲜半岛的宗主地位,对北方扶余和以北的广大地区也进一步开疆,晋朝的军队首次进入扶余国,帮助扶余复国,也是中原军队首次进入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在那里建立行政区,尽管是恢复灭亡的扶余国,没正式建立州郡,但是已经把扶余国提升到中央统辖地,有官员和驻军在当地,晋朝复立的扶余国已经可以纳入晋朝版图了。正是晋朝在北方和东北的开疆政策,所以才会有习凿齿评价的“开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评价晋朝司马氏是对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晋朝在中国古代是承前启后的时代,也是向封建文明登峰发展的转折时期,不仅在制度上发展,在开疆领土上也打下重要基础。晋朝时鲜卑族的吐谷浑、秃发氏进入青藏高原腹地,开始把中原文明传播到那里。吐谷浑在青海、秃发氏在西藏都成为核心民族,秃发氏留在中原的源贺家族与司马氏联姻,秃发氏到西藏建立的吐蕃政权虽然直到唐朝才与中原鲜卑融合的李唐王朝交往、联姻,但具有与中原文明不能分割的密切关系。晋朝的开疆多数都不是传统重视的武力开疆,所以往往被忽视。晋朝是用进步的民族政策和类似现代殖民的方式逐步完成,晋朝执行对少数民族征收比中原更低的赋役的政策,对边疆地区也不征收粮谷,而是仅收少量货币,这些不仅能加强晋朝的商业发展,促成边疆地区与中原加强贸易,也能树立中央爱护尊重少数民族,不歧视压迫少数民族的声望,达到不靠武力威望压服少数民族,靠经济、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的作用。封建社会更多是执行强制同化,往往很快就会反复,也伴随严酷强制时造成的民族仇恨。晋朝和平开疆政策是成功的,作用也是显著的,在闹分裂的少数民族中,都是在中原早已同化改姓的少数民族,边疆的少数民族几乎都忠于中央政府,比所谓同化的更拥护中央反对分裂。甚至像代国、燕国等正式成为晋朝的行政版图,数十年不变地拥护晋朝中央政府,表示“奉承晋皇,扞御边疆”,这种靠自愿、和平方式的开疆在古代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