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草原行政区
(2013-04-05 10:54:45)
标签:
历史晋朝草原行政区 |
分类: 晋朝历史 |
晋朝的草原行政区:晋朝设立草原行政区是从唐彬收复秦长城塞开始的,此前卫瓘在拓跋部内乱时派卫操等人进入拓跋部,晋人开始进入草原地区,并且在拓跋部担任重要职务。在晋朝恢复秦长城塞后,正式把南部草原地区划入晋朝的行政版图,长城塞以北的拓跋部控制区虽然有大量晋人,但依然保持行政上的羁縻性质,臣属晋朝中央,具有部分自主权,其“任以国事”的辅相由晋人担任。这是在拓跋部分裂情况下的特殊情况,秦长城塞以北的拓跋部控制区逐渐形成三个主要部分后,因为首领都是亲晋朝,所以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为晋朝后来在秦长城塞以北设立行政区打下基础。晋人在长城塞北拓跋部的作用也是逐步增强,不仅被“任以国事”担任辅相,而且参与北方草原的兼并战争,为拓跋部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秦长城塞以北的拓跋部成为晋朝中央行政区不是靠战争征服的,是通过长期政治和经济往来,靠民族团结互助实现的,拓跋部当时是晋人和鲜卑人联合政府,那些晋人都有晋朝政府职务,更重要的是都忠于晋朝,不是反晋逃亡到草原的叛逆,这是拓跋部划入晋朝行政区的重要条件。拓跋部控制区正式划入晋朝版图是在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也是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造成的,匈奴叛乱后,与匈奴世仇的鲜卑人担心匈奴人攻占中原对鲜卑族有威胁,更加强了与晋朝的联合,其首领不仅先后与晋朝地方政府官员司马腾、刘琨等结盟,派兵联合晋军对匈奴作战,并且正式接受晋朝中央政府的爵位和册封为代王,把拓跋部控制区正式划入晋朝的行政版图,这种不是通过军事征服实现兼并联合的情况在中国不多见,也是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的。首先是拓跋部中有大量忠于晋朝的晋人,而且地位和影响很强;其次是拓跋部当时的首领猗卢本身就有晋人血统,对晋朝有深厚的感情,父亲长期在晋朝已经晋化,母亲封氏是晋人,他兄弟几人都与晋朝关系亲密;再次是民族矛盾和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为对抗匈奴威胁的需要,草原仍有很多匈奴人,若匈奴人控制中原,随时可能南北联合对鲜卑族造成夹攻态势。鲜卑族对北方匈奴还没完全巩固统治也是拓跋部加入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原因,需要与晋朝联合防止内部匈奴叛乱。晋朝分裂的特殊政治局势反而造成领土扩大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却成为中国中央政府首次把蒙古高原划入行政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