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魏伐蜀
(2012-09-08 14:53:43)
标签:
历史三国战争司马懿杂谈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与魏伐蜀:司马懿与曹真在太和四年被升职后,曹真就积极要求南征,朝臣中多数希望暂时休养生机,但是曹真不从,曹睿也同意了伐蜀。曹真为人善待士卒,如果治军能发挥优点,但战略指挥也不足,他没能像司马懿那样制定奇正虚实的战略方针,只是简单地制定了数路南征“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在制定出征时机也也选择了盛夏炎热多雨的八月,没有在春秋时节南征,曹睿对这次南征期望很高,又亲自为曹真践行,曹真在八月从长安向子午谷进发。另外的几路最南面是司马懿沿汉水西进,关中还有从斜谷进兵的,甚至有的从武威向汉中远途前往。司马懿对这次战役没有反对,依诏出发时被曹睿赐予黄钺,他理解曹睿对曹丕临终托孤的三臣都担心,尽管曹丕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他仍然把曹真、司马懿给外派,封曹休为大司马高于曹真,不让托孤臣辅政,所以司马懿从不直接违诏,哪怕受委屈压制,仍按诏令执行。司马懿明白曹睿对托孤臣虽然担心,但曹真毕竟算是曹家人,比起自己和陈群外姓要亲,况且曹真与自己是姻亲,因此毫无二言地执行配合曹真征蜀。在战役发起不久后天气就开始下雨,曹真等从陆路向汉中进发在艰险的蜀道冒雨前进,又遭到蜀军阻截,行进缓慢、困苦,蜀军主力十万仅仅防御自然容易,曹真等关中陆路军队在连日雨水中进展微乎其微,因此司马懿这路就显得突出了。司马懿是水陆两道西进,因为下雨汉水上涨,对行船有利,因此司马懿从西城(安康)出兵后,前进顺畅,加上他又绕过蜀军防御,砍山开道,另辟蹊径,很快到达蜀军纵深,攻占了新丰县(石泉迎丰镇)后,司马懿没有继续前进,因为按计划他应该与曹真汇合在南郑,但曹真还没有进入汉中,诸葛亮在防御曹真各路同时,看司马懿有进入汉中腹地,威胁北路阻击魏军的各路蜀军后方的危险,紧急向在巴郡的李严通告,让李严帅东路两万军北上增援,司马懿在李严增援汉中后,也停止孤军深入在靠近子午谷南段的丹口(宁陕)驻军,等候接应曹真部队,但阴雨连续三十日曹睿下诏退兵。司马懿这次西征不仅扩展了魏国领土,增强了上庸地区防御纵深,把李严主力调动到汉中,还解除了蜀军从巴东向襄阳方向的威胁。司马懿又成为魏军在这次战役中战功最显著,尽管有气象水文有利因素,但司马懿的组织、调动进军策略依然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