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蜀首次北伐
(2012-09-03 09:57:13)
标签:
历史三国战争司马懿杂谈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与蜀首次北伐:司马懿本人没有与诸葛亮的首次北伐直接交锋,但是他在首次北伐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是挫败这次北伐的主要原因。司马懿首先意识到诸葛亮与孟达联合可能对两京的威胁,当时他仅有月粮,若诸葛亮联合孟达攻两京,曹睿没有任何防范必败,司马懿无粮草也难阻止。但是诸葛亮没有到上庸向两京进攻,甚至没接受魏延以五千出子午谷,五千负粮,守长安接应主力的策略。这是过于谨慎,魏延全军覆没也不过比司马懿招降的蜀军多三千,取胜则获利无穷,诸葛亮只是想利用孟达起兵牵制魏军,自己乘机攻占陇西,他和孟达配合几乎同时起兵,原以为孟达有一年粮能牵制住魏军,但他仅坚守十六天。虽然诸葛亮北伐出乎曹魏意料,227年12月底孟达起兵后的次年正月,诸葛亮也利用新年发动攻势,很快攻占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但正月中孟达兵败后,魏军依然能调集重兵前往关中增援,司马懿的部下张郃帅五万人为先锋攻陇右,曹真也率军前往驻防眉县,曹睿也准备到长安督战。但这些还都不是导致诸葛亮退兵的主要原因,过去很多人把马谡在街亭兵败作为诸葛亮首次北伐失利的原因,这是错的。诸葛亮首次北伐失利与司马懿和司马氏集团有重要关系,不仅有司马懿部下张郃及时上陇作战,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和与司马氏集团密切的卫臻发挥的作用,张郃虽然打败马谡但也没有追击,诸葛亮主力未损为何要撤退呢?首先要看司马懿的行动,他在上庸对蜀国后方汉中等地部队进行了政治攻势,结果姚静和郑他等蜀军有七千人归降司马懿,整个汉中和蜀军后方动摇是造成诸葛亮要退兵的首要问题;其次是魏国尚书仆射卫臻提出攻打散关切断蜀军粮道的部署,他是与司马徽的学生刘廙密切,亲司马氏集团的,他的计谋是对蜀军的重大威胁,当时蜀军还没有攻占武都、阴平,不能从那里退回汉中,只有走散关,因此一旦散关失守,蜀军连退路都会被切断,曹睿也任命卫臻为征蜀将军前往攻散关。可见即使街亭战役胜利,蜀军在曹睿已经让卫臻征蜀、司马懿动摇汉中和蜀国后方的情况下,依然只能退兵,否则魏军甚至可能攻占汉中,威胁蜀中成都。司马懿威胁汉中和卫臻威胁散关是诸葛亮首次北伐被迫退兵的关键,袁子在评论诸葛亮用兵时也说了,马谡部与诸葛亮的主力相距仅数里,张郃又没有追击,但诸葛亮依然逐步退兵,诸葛亮主力不会少于张郃的五万人,只有汉中和散关的危机形势才是他退兵的合理解释。后来为了稳定汉中防御,诸葛亮甚至把李严和他的两万人也调到汉中,不要以为司马懿在诸葛亮首次北伐中毫无作为,魏延作为诸葛亮第一战将统兵也不过万人,司马懿能招抚蜀军在汉中等地的七千多人和多位将领对蜀国后方的威胁是巨大的。而且蜀国在侧翼也没有攻占武都、阴平,攻祁山只能出散关一个方向,这也是卫臻指出的攻占散关就切断了蜀军的粮道,后来诸葛亮也派兵去攻占武都、阴平,不再把散关作为唯一出祁山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