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浅合纵
(2011-07-10 15:28:24)
标签:
历史古代战国司马氏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司马浅合纵: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主要有苏秦、毛遂、虞卿等人,司马浅的名声比他们浅,可是发挥的作用巨大。司马浅是赵国人,在赵武灵王二十年最强盛时,派遣众臣到各国,在魏国的富丁亲魏后来加入魏国,想让赵国和魏国、齐国联合,二十七年秦、楚暂时停战,楚怀王去秦国时,楼缓主张赵国与秦、楚联合,这时司马浅登上历史舞台,他对赵主父建议接受富丁的主张,不要和秦楚联合。指出赵国不与齐国联合,秦楚就会联合攻打韩魏,齐国也会借齐赵不和不支援韩魏,那时韩魏就会怨恨赵国,他们会归附秦国一起攻打赵国。反之赵国联齐,韩魏也会亲赵,齐国不攻秦会受到韩魏反对,他们也会重视赵国,齐国也必然会攻秦。那样赵国在诸侯中地位就会上升,赵主父担心会因为攻秦疲惫,司马浅解释说我们与齐魏韩共同攻秦可以把赵国与中山矛盾作为借口,合理动用兵力,赵国用外交军事逐渐削弱中山,同时与韩齐魏攻秦,直到中山灭亡后再集中攻秦,在战争中同时获得秦、中山的领土。司马浅这次参与合纵尽管不出名,却是战国合纵历史上重要事件,他的战略在当时产生了连锁反应。赵主父接受了与齐魏联合,《史记》秦本纪记载,赵主父把王位让给儿子亲自去秦国侦查,准备攻秦,公元298年左右司马浅提出合纵后,各国依次加入,秦楚两国刚好分裂,秦国扣押楚怀王勒索土地攻楚,赵魏韩齐联合后,中山因为怕赵国攻击也加入,宋国也加入,这是苏秦合纵后各国组建的最广泛联盟,楚国虽然奸臣控制,实际也在与秦国作战,仅燕国远没参加。诸侯全军到达盐氏,部分返回。史书记载主要是齐韩魏对秦国作战,一直攻打到函谷关,这次战争秦国遭到失败,魏本纪记载魏哀王二十一年与齐韩共败秦军函谷,这是合纵取得的重要胜利。战后秦国被迫把攻占的魏国河外、封陵土地归还魏国,同时也把攻占的韩国河外、武遂归还韩国,几乎丧失了河北的领土,换取与两国讲和。赵国尽管参战却没有像赵主父原来计划的从云中、九原南下攻秦,但是控制了秦国的上郡肤施等地,估计也是议和的结果。可以想象赵国南下关中,秦国这次恐怕就不是仅失去给赵韩魏的那些领土。司马浅提出的攻取秦国的战略没有实现,赵国前往攻打中山,没有按照司马浅提出的对中山用外交攻势为主,对秦国联合齐魏韩共同进攻的战略。但是赵国和齐国联合依然获利,295年赵国最终与齐国、燕国联合灭亡了中山,解除了邯郸的威胁。仅仅是因为后来赵王等围杀赵主父,放弃了赵主父和司马浅订立的联合齐国西进的战略,改为联合秦国东进,逐渐使国家在战略上失去优势。即使这样凭借赵主父、司马浅的战略,赵国依然长期是强国,直到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才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