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民族迁徙
(2011-05-15 15:28:38)
标签:
历史晋朝民族政治迁徙杂谈 |
分类: 晋朝历史 |
晋朝的民族迁徙:晋朝建立时有二百四十六万户,一千六百万人口,基本形势是北方人口比南方多,南方统一时有二百万人口,是北方的七分之一。司马昭时代中原与草原地区人口比例是中原少,在塞北有八百万人口时,中原仅有不到五百万,中原人口超过千万时,与塞北的人口比例依然少,在曹魏时代迁徙到中原的乌丸、匈奴和羌氐等少数民族人口,按照江统的描述也繁衍发展到了很大数量,在关中人口比例与汉族相同。朝廷中以江统为首的要求把少数民族迁徙到边塞的人具体有多少不详,但朝廷部分执行了徙戎政策是有记载的,在《魏书》序纪中记载猗卢曾到并州把那里的杂胡迁徙到边境的朔方、云中、五原等都是晋朝边塞,晋朝唐彬北征收复了秦长城塞。惠帝元康六年左右的徙戎,此时正是关中爆发民族冲突时期,迁徙政策无疑也是造成冲突的原因之一。江统等要求徙胡尽管比晋朝实际执行的优待政策差,但是也部分可取,对分裂贵族和豪强贵族应该采取迁徙的政策,对普通百姓应该继续执行优待安居政策,最佳的政策是优待和迁徙并举。在塞北人口也是在增加,甚至可能像司马昭时代比中原人口多,把中原大量兄弟民族都迁徙到北方是不可能的。晋朝是一个人口迁徙的朝代,中原人口在永嘉时代中原大灾和战乱中,大量迁徙到南方人口稀少的地区,这里在统一时仅有二百万,东晋时已经超过两千万。塞北人口的迁徙方向,经过多条路线。在中原稳定时,塞北民族没有部族整体迁徙中原的,主要通过阴山、河西走廊向青藏高原和西域迁徙,像吐谷浑部迁青海和秃发部迁西藏。在中原战乱时,有些整体部族迁徙,像羌氐族被强制迁徙东部,慕容部向西南,拓跋部向南迁徙,氐族迁徙到蜀中等。燕代不同于攻略中原的异族,而是完全接受晋朝中央管辖,担任行政官员,接受中原式册封,建立统属关系的地方政权,他们的迁徙带有行政责任的性质,不是入侵攻略以破坏和掠夺为目的。晋朝中央禁止掠卖式的迁徙,像禁止掠卖扶余人到中原。晋朝迁徙主要是行政迁徙和灾乱迁徙,少量是攻略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