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统治
(2011-04-30 13:11:57)
标签:
历史西汉人物政治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汉宣帝的统治:霍光在汉昭帝时执政,天下经汉武帝连年战争之后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情况。霍光使天下休息,百姓充实,匈奴和亲,情况转危为安。汉昭帝去世后,霍光、张安世谋废昌邑王,他的旧部杜延年和丙吉都建议立汉宣帝,丞相杨敞的妻子司马迁女也劝他支持立汉宣帝,杨敞和丙吉都曾是霍光的长史,杨敞和杜延年还分别担任过霍光的军司马、军司空,最终也支持立汉宣帝。在巫蛊案中,汉宣帝幸免后在外祖母史良娣家中长大,也上学读书,喜欢斗鸡走狗,娶宫廷官员许广汉女,与史家、许家关系亲密。汉宣帝还和王奉光是斗鸡好友,即位后把他的女儿也纳入后宫,汉宣帝年十八岁为皇帝,刚即位还有些德行,霍光在汉宣帝即位后就归政,朝臣都想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但是汉宣帝让寻找自己旧时佩戴的宝剑,众臣都明白了,最终立许皇后。霍光是杰出政治家,也没有专权阻止皇帝立后。丞相杨敞在汉宣帝即位后不久就去世,他是朝廷重臣,在汉昭帝时期担任大司农,为扭转当时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发挥了关键作用。河内温县蔡义是汉昭帝老师,接替杨敞担任了丞相。霍光因为在朝中威望很高,汉宣帝每次和他一起乘车都不自在,双方矛盾加剧。三年丞相蔡义去世,御史大夫田广明、丞相田千秋子田顺也获罪,霍光依然打击原来田丞相的势力,这是汉武帝时期新旧外戚集团斗争的余波。韦贤继任丞相,魏相担任御史大夫。韦贤与外戚史氏是鲁国人,也是汉昭帝老师,儿子韦玄成与杨恽关系密切,也官至丞相。魏相与丙吉是好友,对霍氏有敌意,此时汉宣帝的势力已经增强。霍光的妻子擅自毒死皇后,霍光上奏治御医,皇帝没有深究。四年立皇后霍氏,不久霍光去世,标志着贤臣辅政时代结束,这年郑吉、司马熹平定西域。魏相通过外戚许伯上封事反对让霍氏掌权,封事由中书令负责不经过尚书。次年韦贤致仕,魏相担任丞相,张安世和霍禹担任大司马,丙吉担任御史大夫。皇室与霍氏的矛盾是外戚许氏与霍氏之间矛盾的体现,许广汉与魏相都是兖州人,共同打击霍氏,汉宣帝重用史、许外戚,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才立皇太子,立司马良娣。汉宣帝在史氏生活长大,成家后又依靠许广汉家,因此与东部地主阶级关系密切,排挤西部霍氏集团。在亲政时汉宣帝为了拉拢中书尚书司马氏集团,下诏表示侍中尚书有功升迁,也可以子孙继承。司马氏集团是太史公司马迁时开始担任中书令,负责机密事务的,最初支持霍光,主要首领包括张安世等,司马氏集团多数是忠义的士大夫,因此在汉宣帝与霍氏矛盾激化时,中书尚书集团也支持汉宣帝,杨恽和金安上、董忠、史高等平息霍氏叛乱封侯,这几人都是历史上杰出人物。汉宣帝在清除了霍氏后,立旧友王奉光女儿为皇后,冯奉世出使联合郑吉、司马熹平定西域,他是韩增亲信,有功未封,汉宣帝开始排挤士大夫,赵广汉遇害,元康四年汉朝放弃西域北道。神爵元年,汉宣帝开始迷信方士、大兴土木,骄奢恩宠贵戚,张安世去世后韩增继任为大司马,但是汉宣帝并不信任他。王吉首次上书劝诫汉宣帝要提防女乱,不纳。匈奴与西羌联合攻汉。赵充国前往平定西羌,盖宽饶上书被害,郑吉为西域都护。丙吉代魏相为丞相,汉宣帝亲信萧望之任御史大夫,匈奴内乱,朝议都要求乘机平定匈奴收复西域,萧望之反对,韩延寿与萧望之冲突,这是士大夫因萧望之反对攻匈奴,要把他罢黜,当初大司马韩增与杨恽、张延寿等问责萧望之反对攻匈奴事,皇帝赞成萧望之。这次士大夫要罢黜萧望之的行动失败,韩延寿遇害,不久大司马韩增去世。丙吉反对萧望之治罪韩延寿,他被萧望之轻视,杨恽、金安上、王忠共同弹劾萧望之,汉宣帝虽然对萧望之不满,却先把杨恽免职。许延寿接替韩增担任大司马后,黄霸也接替萧望之担任了御史大夫,此时汉朝政治已经开始混乱,腐败,汉宣帝好用刑法,重用弘恭等,不仅没能利用匈奴内乱平定草原,收复西域北道,而且还杀害杨恽。五凤三年黄霸接替丙吉担任丞相。皇太子劝说汉宣帝仁义也遭到训斥,约甘露元年太子的司马良娣病逝,王皇后把自己的侄女王政君立为太子良娣,司马氏失去世官地位,太史公被降为太史令也约在这时期。王氏成为外戚核心,为西汉灭亡的开端。甘露三年郅支与呼韩邪并立,董忠和韩昌护卫呼韩邪单于庭,郅支单于都坚昆,后迁往康居,坚昆为李陵子孙占据。黄龙元年汉宣帝病逝,临终让大司马史高、光禄勋萧望之等辅政。汉元帝即位,中书令弘恭害萧望之专权。大司马史高派兵收复汉宣帝放弃十多年的西域北道,设立戊己校尉,收复西域,五年后王接替代史高为大司马,冯奉世打败西羌。汉宣帝统治末期的所作所为才是祸乱汉朝根源,危害汉元帝的正是汉宣帝重用的中书令弘恭等,汉宣帝杀害众多君子士大夫,改易汉武帝时天官太史公掌中书的制度,并且尊崇外戚王氏控制后宫,任人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