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的浅谈
(2010-10-01 13:34:47)
标签:
历史南北朝历史学李延寿文化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南北二史的浅谈:唐朝历史学家李延寿的南北史是正史,李延寿(约600年至678年),一生主要参加历史著述,大约在调露前去世,他的主要著作南北史大约在他参加官方的《五代史志》结束前后开始整理,此前他的父亲已经准备了部分资料,他主要增加了主要内容,显庆元年的656年左右开始经过十六年至672年完成(一说在659年完成)。南北史除了在历史划分和少数内容记载失实外,创作水平依然有可取之处,在古代史书中也是良史。李延寿的南北史成书前,唐朝已经有了隋朝统一前各政权的史书,在朝代的划分上,李延寿把唐朝以前的政权都划入南北史,也突出了唐朝正统地位,削弱了隋朝的历史地位,把它等同于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而且简单地把北魏分裂后的东西魏与北魏连接也失去了历史客观性。另外在列传中,作者过分突出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影响和作用,甚至把不同朝代的士族家人都写入同一传记,也造成了历史书像家谱家传,不便于认识这些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过分模糊了门阀在南北朝时期的实际作用,让人只看重士族家庭的高官显贵,淡化了其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南北朝时期门阀已经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和南方军阀武装的统治工具,北方军事贵族中经过民族融合形成的关中门阀和鲜卑门阀成为南北朝末期门阀的代表,这些都不能在南北史中看出其发展情况。在内容上,尽管作者通过简略的笔法,删除大量千篇一律的禅让文诰、诏书有利于精简,可是很多像均田令等重要诏书也没有记载,删改五百卷成一百八十卷,也造成不能对真实历史情形有客观认识;采用过多的杂史虽然有利于补充史料,但也加入了怪诞、不实的内容,这些都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需要认真分析取舍。李延寿的南北史在创作上,进步、成功的地方依然是占主要的,南北史也是通史,李延寿继承了司马迁的成就,也继承了陈寿精炼、叙事的笔法,也得到众多名人的称赞,他在创作时改变了历史人物经历数朝,分别记传的重复情况。但是该书在唐朝当时并不受到重视,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南北史在流传中显出了优势,仅有专业史学家重视的冗长的断代史,往往比不上简略的通史易于流传,南北史流传广泛对保留历史资料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