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浅谈
(2010-09-27 11:17:56)
标签:
历史南北朝政治文化宗教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南北朝文化作用: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体系内,晋朝时期道教和佛教开始盛行,并且在文化上开始占重要地位,成为主要宗教。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宗教争端,北魏世祖就开始灭佛,推崇寇谦之的天师道,而南朝主要是盛行佛教和五斗米道。北魏分裂后,北周的周武帝是儒学的崇拜者,反对道教、佛教,下令论三教先后,让二百万僧道还俗,只推崇儒家。北齐的统治者对待宗教的态度是让佛道在当众辩论,在佛教取胜后让全国都信奉佛教,取缔道教。在当时的文化斗争中,不能说儒道佛最终是谁取得了胜利,但是建立在中国本土文化上的儒学、道学发挥了主导作用却是客观事实。当时的佛教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吸收中原文化要素,主要是以外来文化为主导。崇信道教的魏世祖最终统一了北方,崇信儒教的周武帝也统一了北方。在魏世祖即位初就开始祭祀孔子,崇信天师道,用了十六年左右统一了北方,依靠儒道文化为思想理念。周武帝完全崇信儒学,继承了宇文泰时期推崇《周礼》的传统,熊安生说“周帝尊道重儒”,深通儒学。北周末期重新允许信仰佛道,只是让天尊、佛和天元皇帝并列受膜拜。相比较在儒道佛三教中,儒学社会影响最大,对士大夫的影响最深,也最容易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理念。道教和佛教更接近百姓观念,在民间平常百姓中的影响要高于儒学,也容易传播。南朝的儒学从南朝佛道盛行后就开始衰败,被玄学取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过度迷信的君主都会造成内部动乱,在南朝也有历史教训。北魏的世祖在统一北方后,自称太平真君,强化了对道教的推崇,禁止佛教信仰,但攻占鲁郡后依然尊孔。周武帝尊儒学,也执法严明,儒学开始被尊为宗教也是在北周萌芽的,但是此时的儒教依然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础,还没有把论语、孟子等作为经典。儒学已经不是像汉初那样仅仅是守天下的工具,也成为打天下的工具,理论基础是经书注解和史书。这时期的道教已经开始从五斗米道发展成南北天师道,葛陆陶三贤发展了南方道教。而佛教也出现了以达摩为开始的禅宗,并且与中原文化融合。儒教的经书著作北方因战乱损失巨大,宫廷藏书万卷左右,最少时只有几千卷。儒教主要是在南朝发展,不仅保留历代经书,还在东晋众贤著作基础上发展,梁朝最多宫廷藏书七万,梁武帝时“家有文史,”儒教文化中心在南朝,北朝也是通过向南朝借书,来推动北方儒教的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