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文公与秦国和楚国

(2010-02-27 15:03:13)
标签:

历史

春秋

晋国

五霸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晋文公与秦国和楚国:晋文公从齐国踏上回国的路程,沿途也争取获得经过国家的支持,他在到达楚国后,自然也希望得到楚国帮助,楚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楚成王也有心拥立晋文公,并且要用诸侯的礼节接待他,但是晋文公表示了推辞,楚国的目的是在晋国拥立晋文公,从东面挤压齐国,并且阻挡秦国向东、向南,牵制秦国。楚成王想利用晋文公控制晋国打击秦国和齐国,主要是针对齐国,当时齐国是与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主要对手,但是首先是晋文公与齐国的特殊关系,使他不可能反对齐国;其次是楚国已经与卫国、曹国联盟,对齐国进行了牵制,已经不再倚重晋国;另外晋文公也表明了不愿为报恩损害晋国利益,因此楚国放弃了拥立他的计划。而正在这时,秦国的人质逃回了晋国,他又是对秦国敌视的晋国太子,在这时秦国为了防止他在未来即位后对秦国构成威胁,也希望在晋国重新拥立亲秦国的统治者,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晋文公。此时在楚国已经滞留了数月的晋文公,实际上被楚国也当成政治人质,楚成王对晋文公的才能有清醒认识,也不愿他现在就回国,防止他控制了晋国对楚国即将完成的霸业构成威胁,也等待时机,看未来晋国统治者将要对楚国采取何种态度,再决定对晋文公的安排。此时秦国派人来要求把晋文公接到秦国,当时楚国和秦国虽然都是强国相互争霸,但是还没有决裂冲突,楚国知道晋国太子与秦国矛盾,秦国是为了准备与晋国未来的关系,欲留政治资本。晋文公在楚国暂时也没有用处,现在既然可以送人情,加强与秦国的友好,也符合楚国利益,因此楚成王对晋文公表示,楚国不能送你回国,秦穆公是贤明的,你应该去秦国,直到数月后楚国才表态,却不是拥立或放行,而是要送他去秦国,晋文公是非常有政治头脑的,他自然理解了此时自己不能拒绝楚成王的要求,从刚来楚国时要拥立他并使用诸侯礼节,到长时间滞留不决定,也不放行,他已经知道楚国的态度有变化。他虽然可以拒绝楚成王要求自行回国的,并且自己能谋取君位,在国内他有大量支持者,但是这样会立即得罪楚国和秦国两个大国,而且受恩不便拒绝楚国要求,只有同意去秦国才能即报答楚国对自己的优厚款待,又可以同秦国建立联系,因此晋文公只能再次推迟回国,而前往秦国与秦穆公会面,秦国除了让他娶了五位夫人,同样让他滞留秦国,尽管赵衰表示了要急于回国的态度,但是秦国依然是在与秦国敌对的晋怀公即位后,才最终决定送晋文公回国。按照楚国的愿望,晋怀公如果即位与秦国冲突,晋国和秦国会陷入战争,这样楚国就能乘机在中原称霸,楚王也是这样部署的,在秦国与晋国冲突后,他首先派兵进驻鄀国,巩固防御秦国南下威胁方城、郢都的通道,又控制陈国打通进入中原的门户,在他立即进驻鄀国后,却没有发生秦国与晋国相互长期战争的局面,他虽然对晋文公的才能有认识,但是依然没有想到他在晋国拥有的影响力,晋文公几乎兵不血刃不到半年就控制了晋国,而楚国急躁、轻率占领鄀国,自认送重耳给秦国,秦国会报答、默认楚国控制鄀国,但秦国却没有这样想,楚国占领鄀国直接威胁了关中,也威胁了秦国进入中原的道路,因此秦国立即联合了晋国重新夺回了鄀国,但是也没有与楚国全面冲突。晋文公帮助秦国夺回鄀国报答了拥立恩情后,积极发展和巩固国家,很快恢复了晋国的实力,并且向东扩展领土,而楚国支持卫国、鲁国攻打齐国,同时攻打宋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全面打响了,晋文公与秦、楚两大国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和复杂,这两国都对他有恩情,而现在又与晋国争夺霸权,尽管他从道义上已经报答了恩情:充当楚国给秦国的礼物,帮助秦国收复鄀国,可是就像秦国和楚国表面友好,依然争夺霸权、争夺鄀国那样,大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以最高统治者之间的个人感情为基础的,晋文公能首先称霸,不仅有他出众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也得利于秦、楚两国争霸的特殊国际环境。同时也有楚国将领失误,为晋文公的称霸提供了条件。晋国在秦国和楚国争夺霸权时,依然还处于恢复期,楚国打压齐国,攻打宋国,自认能与之争夺霸权的只有秦国,因为秦穆公是齐桓公的外孙女婿,也是正在发展的强国,两国也在暗中较量,在血统上继承齐桓公霸主的合法继承人齐孝公去世后,楚国发起争霸战争,主要是针对秦穆公和过渡时期霸主宋襄公的宋国,楚国与鲁国、卫国、曹国结盟,鲁桓公的七个儿子在楚国担任大夫,鲁国和楚国攻打齐国,齐国首先退出争霸,而宋国与晋国结盟,脱离了楚国,遭到楚国攻打,秦国在地理上离中原偏远,如果远征人数少没有获胜希望,多了又削弱关中防御,他和晋国收复鄀国后,也立即撤兵,楚军增援追击部队没有赶上,从楚王让子玉从宋国退兵,只给少量援兵看,楚军的主力应该也在鄀国和方城附近,当时为了防御郢都,与秦国对峙,秦国和楚国都城都是在西部,两国争霸都要防范对方攻打自己的都城,结果秦国宁可让与自己联姻的晋文公控制中原,先成为霸主,也竭力阻止楚国扩大势力称霸中原。而楚国也看出了这种情况,楚王让子玉退兵和晋国议和,也是为了维护从前与晋文公建立的友好关系,希望能保住在中原地区已经获得的利益,避免过多的树敌,暂时延缓称霸,等待时机。而如果子玉没有帅楚国联军攻打晋国,被晋国打败,楚国也不会丧失在东部获得的利益,践土之盟中原来与楚国结盟的鲁、卫、陈、蔡、郑等国都归附了晋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晋国的称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