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襄公称霸

(2010-02-12 22:18:31)
标签:

历史

春秋

宋国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宋襄公称霸:在齐桓公末期,他和管仲把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与周武王托孤周公不同,这是春秋时期罕见的把太子托付他国君主的事情,而且宋襄公还不是姬姓。宋襄公能得到齐桓公和管仲的信任,可见他不是平庸的人。他在当时诸侯中也是非常有威望,他辞让君位,为人忠诚、宽厚、仁义,这是齐桓公放心托孤给他的主要原因。在多个诸侯中,强国有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宋国只是中等强国,齐桓公去世后,围绕争夺中原霸主的斗争就再次展开。宋国之所以能在春秋五霸中占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宋襄公,他没有辜负齐桓公的托孤,带领卫国、曹国、邾国部队平息齐国内乱,拥立了齐孝公,也在诸侯中树立了不小的威望。可是就像周朝内史对宋襄公说的:他可以得诸侯,但是终将失去。宋襄公称霸时间不长,范围和影响也不是很大,甚至在历史上被看成名不副实、空谈仁义的象征。当时齐桓公去世,楚国、秦国、晋国等强国都有争夺霸主的雄心,只是晋国和秦国相争对立,只有楚国这个大国利用这个机会向北发展,首先与郑国结盟,而齐孝公也不愿丧失父亲留下的霸业,可以说宋襄公在开始就没想称霸。那么过去曾经辞让君位,把国政交给弟弟相国目夷的宋襄公,是不是伪君子,贪图霸主地位和权名的呢?从他建立霸业的过程看,不是因为贪图名利,宋襄公最初只是执滕公,让邾子杀鄫子祭祀,控制曹国,但没有兼并滕国、鄫国两国,只是搞地方霸权,对此司马子鱼评价,这是迷信“淫昏之鬼”的错误举动,从宋襄公盲目打着仁义旗号,固执迂腐的言谈举止看,他是崇尚鬼神、教条、呆板的,早期他是迷信,但是本质还是仁义、守礼,没有卷入争霸。事情发生转折是在齐孝公即位次年冬天,在齐国召开的一次重要诸侯会议,当时齐国、楚国、鲁国、陈国、郑国、蔡国六国在当年会盟,这次会议宋国没有参加,当时宋襄公正处理曹国问题。齐国召开这次会议无疑是为了重新确立霸主地位,东部和南部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是陈国发起召开,为了修“齐桓公之好”,明显是为了推举齐孝公为新霸主,史书没有记载会议结果,六国估计分成两派,齐鲁陈对楚蔡郑,互不相让。第二年,齐国支援卫国对抗狄国,楚国攻打随国,各干各的,这年宋襄公才发起诸侯大会,次年春宋国、齐国、楚国召开三国会议,应该是宋国要调解霸主争夺的问题,三国鹿上结盟,楚国支持宋襄公,这样宋襄公取代齐孝公成为霸主,这是楚国为了把霸主地位从齐国手中夺回采取的策略,楚国和宋国约定在当年秋天在盂会盟。当上霸主的宋国主持这次会议,参加的有楚国、陈、蔡、郑、许、曹这几个国家,而齐国和鲁国拒绝参加,齐国无疑是对失去霸主不满。这次会议上楚国用计谋绑架了宋襄公,想夺取霸主位子。并且攻打宋国,因为相国子鱼(目夷)的领导,宋国打退了楚国和诸侯。这个糊了糊涂当上霸主,又晕头转向被人拿下的宋襄公被释放后,恼羞成怒,组织和宋国友好的卫国、许国、滕国前往攻打与楚国结盟的郑国,他的大司马公孙固说上天抛弃殷商很久了,必然失败,主持国政的相国兼司马目夷也反对,但是还是跟随他出征。从夏天攻打郑国,一直打了半年也未取胜,宋襄公很迂腐,任命的大司马也是失败主义者,军事指挥一团糟,到了冬天楚国才出兵支援郑国,非常有军事才能,曾打败楚国的目夷没有指挥作战,只任小司马管军法,宋襄公任用公孙固,甚至在最后决战的时候也不听从目夷的正确意见,在泓之战中,宋军被楚国打败。这次失败固然有楚宋两国力量对比悬殊的原因,但是也和宋襄公用人不当,迂腐保守,迷信教条有重要关系。尽管宋襄公这次战争失败了,但是因为鹿上之盟,他还是名义上的诸侯霸主,面对子鱼的批评,他还振振有辞地背诵仁义准则,可见是深受迷信毒害。在泓之战中宋襄公的表现虽然是错误的,但是他守礼的做法在礼坏乐崩的时代,还是得到君子的赞赏。他在战争中负伤,并且病倒了。第二年齐国攻打宋国并且表示要讨伐宋国没有参加在齐国的六国会盟,其实是争夺霸主地位,但是很快退兵,估计是得知宋襄公病重的消息。这年的五月宋襄公去世,他去世前曾善待流亡的晋文公,并且在临终时,告诫太子要和晋国结盟。宋襄公去世后,中原霸主的位子再次空了出来,楚国、齐国都立即开始行动,秋天,楚国攻打陈国,陈国在最初支持齐孝公,发起召开六国会盟,后来又支持宋国,楚国就是以陈国和宋国友好为由而攻打陈国。而齐国开始于鲁国和卫国征战,宋国与楚国停战和谈,两国签署和平协议。宋襄公的霸业结束后,各大国开始重新争夺霸权,宋襄公能取得霸主地位,不是依靠强大的实力,也不是仅依靠楚国,宋国也能得到众多小国的支持,还是因为他主张的仁义,得到中小国家的拥护,宋襄公的联盟也是众多中小国家联合对抗强国的一种尝试,也体现了中小国家的政治利益和愿望。而宋国在称霸过程中,没有采取有利于团结各小国的政策,在同强国对抗中,又没能任用贤能,抓住战机,制定合理的军事方针,结果遭到了失败。这也表明了在强国相争的时代,中小国家不顾现实而意图支配强国的愿望也是幻想。这次教训使后来宋国在诸侯相争中,能制定合理的政策,如向戌弭兵,也制定以和平、防御、中立为基本国策。宋国处于众多强国之间的四战之地,梁宋之地就像司马迁说的“重厚多君子”,也产生了墨子那样杰出的人才,都是宋国的国家环境造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晋国的称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