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朝的惕隐制度

(2009-08-25 22:59:28)
标签:

历史

辽朝

制度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辽朝的惕隐制度:惕隐亦称梯里已(《辽史》百官志一),是辽朝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称天皇帝第二年正月设立,本纪载:始置惕隐,典族属,以皇弟撒剌为之。惕隐最初是只负责皇族,因此只设立惕隐司,也仅有一位惕隐,虽然主要负责皇族三耶律的事务,类似中原宗正的职权,但是也统兵作战,比如在神册三年派大内惕隐皇弟安端攻打云州。在辽太宗耶律德光的会同元年的十二月,耶律德光改官制,正式改迭剌二部惕隐(梯里已)为司徒(本纪二),从此惕隐与司徒成为同义的官职名称。在太宗时代的惕隐更多的是负责皇族事务,但是随着辽朝的扩张,惕隐的官职称呼也开始逐步扩展,惕隐司依然负责皇族事务,此外还设立了皇太子惕隐司,以及大内惕隐司,大内司徒和皇太子司徒的地位崇高,一般都是皇族担任。辽朝被称作惕隐的官员增多,他们同样也有被称为司徒,只是职权不同的司徒,负责不同事务,被称作司徒的大内惕隐与南面朝官司徒相比,地位更高。辽朝以后还设立了夷离堇司徒、国舅司徒、遥辇司徒、王子司徒、郎君司徒、侍卫司徒、护卫司徒等很多专职司徒,这些一般都不称为惕隐,比起南面朝官的司徒,地位相当或者是偏低。辽朝也加封归附的部族和属国的官员为惕隐司徒,百官志二中记载大部族首领也封为夷离堇,其次为左右宰相,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大部族封司徒的依然称惕隐,司徒之下是节度使司等。而小的部族直接称司徒府,部族首领直接称司徒,其次是司空、节度使司等。辽朝封的属国职务名称,在《辽史》百官志二的北面属国官条目中,其官职依次为大王、于越、左右相、惕隐(亦曰司徒)、太师、太保、司空、节度使司等,属国的惕隐(司徒)地位甚至比太师、太保高。辽朝的惕隐制度,或者说是司徒制度与古代周朝的官职近似,春秋时期天子的司徒、司马、司空三司比公侯伯子男诸侯的三司地位高,诸侯的三司同样都叫司徒的,地位和职权不同。辽朝的中央政府的惕隐(司徒)地位,也高于属国、部族的惕隐(司徒),在《辽史》中,多数情况下,司徒依然被称为惕隐,在具体职权上,在同一年中,大内惕隐和其他惕隐同时记载,记载笼统不清,记载称司徒的不多。惕隐(司徒)制度的发展反映了辽朝官制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辽朝的祖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