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中央官制浅谈
(2009-08-23 22:52:43)
标签:
历史制度辽朝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辽朝中央官职浅谈:辽朝的政治制度尽管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但是也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是结合契丹民族传统制度与中原文化制度相结合形成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契丹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契丹的制度,在汉族聚居区实行汉族的政治制度。形式上实行南北并立。在辽朝的封建政权中,最高统治权依然是皇宫中的帝后,其次设有于越府,是由最显贵的功臣担任于越,地位在大王(夷离堇)之上,尊崇地位仅次于皇帝。具有中央政府性质的还有惕隐司,这是专门负责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惕隐司与清朝的宗人府相似。最高官员是司徒(惕隐),下设知司事、都监等职务。其次是夷离毕院,专门负责刑狱事务,最高官员是参知政事(夷离毕),属官有左右夷离毕、左右知事、敞史(思奴古)、主狱(选底)等。其次还是林牙(学士)院,专门负责文翰、文书事务。有都林牙、承旨、左右林牙等。还有负责礼仪的敌烈麻都司,以及文班司。涉及到南北具体行政管理的机构,首先是北南大王院,最高官员是北南大王(夷离堇),部下有知事、院属太师、太保、司徒、司空、郎君(舍利)等官员,大王院统领都统军司、详隐司、部属司三司,各有属官。大王院下有北南宰相府,有左右宰相等官员。还有北南枢密院,一般是北衙负责军事,南衙负责民事。枢密院官职众多,有枢密使、知使事、知事、副使、知副使、同知、签书、都承旨、副承旨、林牙、贴黄、给事、贴头、敞史、郎君、通事、掾史等,在北南枢密院还设有中丞司,官员有点检、总知、左右中丞、同知、侍御。中央机构还有北南宣徽院,这是负责传达皇帝诏命、负责宫廷事务的机构,官员有宣徽使、知事、副使、同知等,这是辽朝的北面朝官的情况,其地方官制与中央官制相应建立。而辽朝的南面朝官则完全按照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