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祭祖之争
(2008-10-31 08:42:38)
标签:
历史人文杂谈 |
分类: 三国历史 |
曹氏祭祖之争:古代对姓氏、门第是非常重视的,同现实人们的民主观念有很大区别。我们现在都知道相同的姓氏不一定必然是共同的祖先,这是常识,可是在门阀世族强调门第的古代时候,姓氏往往也成为出身门第、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比如曹魏政权祭祀祖先时,史书记载:“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故陈思王作武帝诔曰:‘于穆武皇,胄稷胤周。’”曹操自比周公,要当周文王,所以自称是周朝后裔。曹魏建立以后,以郑玄的经学为基础,所以按照郑玄的祭法行事,又把祖先向远古推,史称:“及至景初,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为此蒋济反对,他驳斥说:“郑玄注祭法云:‘有虞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自夏已下,稍用其姓氏’。”蒋济补充说:“夫虬龙神于獭,獭自祭其先,不祭虬龙也。麒麟白虎仁于豺,豺自祭其先,不祭骐虎也。如玄之说,有虞已上,豺獭之不若邪?臣以为祭法所云,见疑学者久矣,郑玄不考正其违而就通其义。”蒋济在郊议时依据曹腾碑文“曹氏族出自邾,”这表面是祭祀礼仪的争论,也反映各政治派系的舆论宣传,政治立场和集团内部联系。曹魏建立后,不再借用周文王、周公的旗号,以官方经学的鼻祖郑玄的祭法,重新确认了以舜帝为祖先。而蒋济是楚人,与江淮地区豪强密切,竭力把曹氏祖先确定在“邾”,也就是靠近楚国的地方,虽然比舜近些,也往远古推,并且找出当年曹腾的碑刻为依据。与蒋济是盟友的司马氏也卷入这场曹氏祭祖之争,他们的观点与蒋济相似,所谓:“魏书述曹氏胤绪亦如之。”可是也有差别,就是把曹魏祖先更向远古推考,司马氏集团的王沈在《魏书》记载曹氏: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虽然赞同了蒋济的说法,可是明确指出曹氏祖先是黄帝后裔,实际是表明司马氏和曹氏有相同的祖先,增强司马氏的政治地位。到了司马炎取代曹魏的禅让典礼上,却即没有用曹操的观点,也没有用蒋济的观点,令人惊奇的是也没有用王沈的观点,而是依然用郑玄的观点,照旧称“昔我皇祖有虞”,把曹氏祖先认定是舜的后裔,这是因为后来作为晋朝官方经学的王肃学术,以及王沈的观点还没有成为主流,负责主持禅让典礼的是郑冲,他依然依据郑玄的祭法主持。也许现在不会有人再计较曹氏祖先之争,而当时确是政治斗争。晋朝建立后,这场政治斗争也失去了意义,所以陈寿在自己撰写的《三国志》中,简单明确地只写了曹操是曹参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