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振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将一些回收的旧书或旧货存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以下是有关“财迷哥”李振的报道。
http://s9/middle/55e6f753ga7ae09157f18&690
李振给记者找零钱。
昨天,在接受采访时,李振提出要求记者支付采访费。近日,他为挣钱,在从事家教的同时,将旧货废品存放在宿舍内,其室友发帖表示不满。 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将一些回收的旧书或旧货存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
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振称,他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
有同学称其“想钱想疯了”,不应影响别人生活,也有同学认为其自力更生他人无权指责。
一鸣点评:
李振出生农村,尽管母亲是干部,父亲在做小生意,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让他早早就懂得了赚钱养家糊口的真谛,这与80、90后很多娇声惯养的大学生形成明显的反差。最为关键的是,李振把这种真谛的理解落实到了行动上,而且坚持不懈的执行着。家教、收废品,身兼数职,一干就是几年,寒暑假也不回家。虽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需要勇气和毅力,要能承受别人的白眼和议论。但结果却是丰厚的,不仅仅赚到了钱,也赚到了社会经验,学会了与不同的人沟通和交流,学会了谈判和如何争取最大的利益,积累了物质和精神财富。
如今的大学生并不是不知道赚钱养家糊口的真谛,也很想打工、家教赚钱,减少父母的负担,但碍于面子和虚荣,往往是蜻蜓点水,不能持之以恒,没有把这个过程走到底,没有从家教中学学到更多的社会经验。还有很多大学生整天沉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除伸手向家长要生活费外,抱怨大学毕业等于失业,抱怨工资太低,眼高手低,没有正视自己的不足和无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毕业后的大学生却不如早早走向社会的青年人,没有他们会工作、会赚钱、会做人的根本原因。
我们大家都知道,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问常问学生:你有什么工作经验?我想勤工俭学就是一种工作经验。勤工俭学的经历越多,时间越长,工作经验就越多,体会就越深,应变能力就越强,比那些没有或少有勤工俭学的学生经历就丰富的多。“财迷哥”李振通过打几份工、家教、捡破烂,会积累很多的工作经验。他的行为很值得我们的大学生学习,特别要学习他那种执着的工作精神。当那些大学毕业生还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社会经验时,我想“财迷哥”李振已经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