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对于任何弱肉强食的游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游戏旁观者的态度看待其间的热闹。如果要加以谁对谁错的判断,给予道德上评判,认为是谁因此贻误了行业发展的先机,是谁搅坏了行业良性的竞争秩序,只会让弱肉或强食感到可笑。从游戏旁观者的角度,电商大战实际是电商完善盈利模式的必然。
电商大战,不论其大战是以何种面目出现,首先这就是一场电商的联合炒作行为,有联合,也有炒作。联合上反应出来的是默契,在共同培育消费者电商消费习惯方面有着相当的默契。内部斗争则是内部在斗,对外则是一致的,把所有的人争取到电商消费中来。炒作则是必然的,一切你我所能看到的商业行为在其中都可看到,悄悄涨价、先涨后跌、有价缺货等各种游戏都会轮番上演。其次才是一场自杀式的残酷竞争。自杀式竞争并不是要自己自杀,而是在你死我活的博奕中,在联合炒作中,用绳子去套对方的脖子。
要套住别人,自然各有各的招。
京东恨不得将所有苏宁、国美的地面店都当成自己的体验店,消费者去苏宁、国美的连锁店看好货、记清型号,然后到京东来购物。让苏宁、国美彻底沦为为自己免费打工的傻子。
苏宁、国美则恨不得线上线下通吃,既有地面店这一块,也有网上那一块。消费者既可在地面店购买,也可在网上购买,还可以地面看好,在网上下单,体验一样服务,彻底通吃线下与线下。
然而在现实中,要想把绳索套到别人的脖子上并不是那么容易。难度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盈利模式中的缺陷。
京东走的是线上路线。线上或鼠标路线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地面店的购物体验支撑。离开地面体验店的支撑,线上商城能走多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京东不可能永远拿苏宁、国美的地面连锁店当成免费体验店,苏宁、国美也不会永远甘当免费体验店,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没有人能够支撑住。在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线下实物体验、在京东网上购物的时候,中关村的那些散户经营商门可罗雀的压力剧增,有些支撑不住了,但是地面上的苏宁、国美这种庄家式的经营商却未必有多大的恐惧,不但支撑住了而且生意还照样很好。地面店有地面店不可取代的理由,其中就有消费者习惯因素。在大部分消费者对网购还是观望时,京东没有实力来进攻;到后来小件在网上购买、大件在地面店购买时,京东也只是时不时进攻那么一下。现在消费者开始规模化地在网上购买大件,苏宁、国美的线上布局也快要布完了。京东如果再不出击,线下的苏宁、国美开始真真正正地走到线上,京东肯定日子会不好过(但是好象电商大战倒给很多消费者提了个醒,原来苏宁国美也可网上购物啊)未来京东要走什么模式,是不是要走“亚马逊(线上)+沃尔玛(线下)”的模式不得而知。
苏宁、国美最大麻烦则是线上与线下的整合问题。他们都希望走线上加线下的模式,也就是鼠标加水泥的模式,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苏宁、国美还是身边那一个个连锁店。人们还是习惯地面店去苏宁、国美,网上购物去更专业的电商网站。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将苏宁、国美的电商当成了一种补充方式而已。品牌在这个时候,对苏宁、国美电商来说,未必是优势。一方面,消费者早年在地面店消费过程中所得的体验,愉快的与不愉快的都会泛起,将线下苏宁、国美的帐记到线上的苏宁、国美头上来。整合与提升品牌就够苏宁、国美受的了。另一方面,在产品、价格、促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上,线下与线上也得整合,那种涉及利益的整合更为麻烦、痛苦,甚至不可为。如曾经很长时间,地面店里有的东西,他们网上就不有,实际上也是利益的原因。线上加线下,美好的愿望曾经激起过多少传统行业的梦想,但骑墙策略最终会搞得品牌认知的模糊。不知未来他们是否会在线下与线上整合方面有大文章,那可是个大的战略转型,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价格统一问题了。
电商大战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了。对于电商来说,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中,只要有弱点,必然会引起别人的打击。为避免挨打,可以主动出击,也可以谨慎应对,但战争则是必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商大战实际是电商完善盈利模式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