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管理的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与个人的心境、经历、感知等密切相关。甚至很多时候,很多所表达出来的管理道理,其实只是变相的倾诉或者抱怨,换句话说,只是自己对当前或曾经某个人、某件事的评论而已。这时,如果你一定以管理的科学性或艺术性来与对方探讨的话,会发现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死胡同。
很多人谈论管理的时候,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他内心的声音。甚至他也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他们在谈论,甚至在实践。有时你感觉他不是在谈管理,而是在谈政治,试图在压倒你的过程达到自己的目的。譬如在企业中,你说企业当前战略方向应该如何如何调整,他用管理的语言表达方式全力否定你,否定完之后又采纳你的管理思路,不过换个语言方式。又譬如,你听某些专家的演讲,他提出一个很吸引人眼球的管理模式,但你细究的时候,发现里面的任何元素、任何元素之间的联系前人不知研究过多少次了,或者你细究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或者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可是当你跳出这些内容来看这些内容时,或许在某个瞬间,你似乎感觉他们只是集市上行商,在销售着东西,什么东西倒无所谓。人们在用不同的方式说着话,然而我常常怀疑他们说的是不是他们想说的,他们想说的是不是他们灵魂的声音。
有一个人说她“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那样,相对应的,也有那么一群管理者,“不是在会上讲话,就是在准备讲话”。当我以旁观者,而且是自以为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旁观者,仔细聆听那帮人的讲话时,我常常疑惑,那种时髦名字堆积的套话,到底又能产生多大的作用,或者直接地说,传递给听众的又能有多少有用的信息,这些听众将这些信息再传递的可能又会有多大。有时,我甚至至怀疑,传递率只是零,因为仔细看那些报告,有时甚至找不到一句有必要层层传统下去的。
我又琢磨着这些人,当他走上了前台,在大会上有声有色的讲着一堆废话,他是真实的吗?我一开始也否认他们的真实性。可当有一次,一位领导兴冲冲地告诉我,他找到了一种民生解决之道---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东东时,我相信她是真诚的。我又想,我们也有幸坐在前台,也可能会在大会上有声有色的讲着一大堆废话,既便是在非常自由、非常宽松可以非常自我的环境中,很少有人能够免俗。除了角色之外,甚至推测,习惯了喧哗的管理的时候,我们有时很难沉下来,让管理回归到本该沉静的本质。其根源不在于别的,而在于很多管理者其实并没有学会用管理思维思考管理问题,用管理语言表达管理问题,他们的大脑中的思维还在喧哗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