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与企业界的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说到上海一家企业从走上坡后到走下坡路的拐点,引发了一场对诚信行业的别样解读。
那家企业曾经是行业的后起之秀,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与行业里的各种企业关系处的比较好。在发展过程中,与行业里的其他企业一样,难免偶而也相互陪陪标。陪标在这个行业或这个社会是公开的秘密,也从来相得益安。可是在某次,帮别人陪标的时候,这家企业突然拆台,投的价格明显低于事先约定的价格,结果本来是陪标的,自己的中了标。这让同行感到非常不理解,因为那个老板和那个企业向来是中规中矩的“实在”。
聊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奇怪,为什么那个老板会突然反话?于是开玩笑说,可能决策的那个瞬间那根神经犯了毛病。于是又说到,企业经营的诚信非常重要。对于行业的潜规则,我们可以不参与或尽可能少参与,但是绝对不可能用自己的企业的前途去轻意挑战。办企业最关键的是活着,而不是象年少轻狂的书生那样理想主义。一旦在行业里留下不诚信的形象,不论你这个形象是由自己做出了多少高尚的行动。那家企业的拐点就在企业的对行业的背叛。
再说那个企业。中标之后,那个项目做的并不顺利,甲方配合也不得力,最终也赚没多少,可能还略赔。赔多赔少是次要的,关键是自那次以后,企业开始不顺,投标屡投不成,关键员工频频跳槽。到现在经营上明显走下坡路。
大家都感到惋惜,说那个企业走下坡路原因是多样的,但肯定是那次行业有名的不诚信事件在其中起了作用。
我说,不诚信是其下降的根本原因没错。但是,背叛行业可能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这个企业背叛了自己的。企业法人世界里,每个企业有自己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文化。这一点,法人世界是可以宽容的。关键是一个企业的经营风格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华为和中兴是两种经营风格。曾经流传这样的故事。中兴的国外客户到机场了,结果让捷足先登的华为营销人员接走了,气得中兴大骂“狼”。那是华为的风格,狼文化成就了华为。但是,中兴也活的很好,那种“牛”文化同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换个角度,如果某天华为突然不“狼”了,,或者某天中兴突然象“狼”一样,它的客户、供应商、同行会怎么想?
我们可以想象,当那家企业陪标却自己中标之后会是什么样子。首先是,它在令同行感到惊讶,过去都挺好的,这欠怎么能这样呢?太不象话了。我们再换个角度,如果这家企业自始至终都是抢标的风格,就是陪标时也抢,不陪标时也抢标,那大家会怎样呢?大家不会感到惊讶,也谈不上责难。问题是,它首先背叛了自己的行事方式。接着我们再看它的员工们。它的员工,尤其是与客户当交道多的员工们会感到非常不安。当他们面对同行、客户、供应商,那些同行、客户、供应商可能是自己曾经的同学、朋友甚至是同事,他们会感到羞愧。没法解释。再接着我们回到公司内部,一句话谁还会再相信老板的承诺、公司的政策呢?
我们再想想,假定这个企业过去从来都是不陪标的,也就是拼命与别人竞争的。那么,如果有一次,老板突然说要陪标,下面的员工会是什么反应?这只是一个假定,可能有多种反应。譬如,某个营销经理气得拍了桌子,为什么不拼,这样我还怎么带队伍?譬如投标部制作标书时,......?
企业要内部不乱,必然要在内部倡导诚信。当内部的诚信理念与对外的行为发生矛盾的时候,这个企业的根会动摇。动摇的根,需要企业领导找到最恰当的理由去解释。也就是理念变革。当一个企业对外的行为变化太大,明显的不诚信,非常大的触及到内部一直坚持诚信的理念的时候,并且已经无法自愿其说的时候,这个企业的根会腐烂。
这个企业可能只是特例,并且我们是用放大镜看其一点了,应该还有其他导致其落没的原因。可是我们再看看身边的企业,内外不一的企业还少吗?
于是,我说,那个企业对其他它企业的出尔反尔,不仅与自己一惯例明显不同,而且表现出明显不诚信的行为。它的不诚信,背叛的不仅仅是别人,更重要的是自己。背叛自己,必然是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