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任俊正
任俊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59
  • 关注人气:2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的真假制度化管理

(2009-06-06 15:44:59)
标签:

杂谈

在当今企业世界里,没有人会否认制度化管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制度化也成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还处于人治的阶段,依靠个人好恶情感、经验来管理,那么肯定不是好的公司,管理上还处于低级阶段。如果恰好这个企业现金流很充沛或者说很有钱,那么这也只被称作暴发户,某些地方的煤老板、油老板、矿老板所领导的企业就是实例。那么,真正实行了制度化管理,是否一定就是优秀企业呢?不一定。

 

制度化可能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用在中国汉字里面,或者用在管理者的语言中,可能会被走样。走样的两种表现。其一,表现是制度化,实际上根本还是人治化。这种情况太多了。如果将制度化管理看作是理性思维的话,那么这种情形则是理性思维的外壳下,真实的是人治的内核。有时我甚至疑心,在我国这个传统“学而优则仕”的社会中,“只让州官点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文化是否具有太深的积淀,以至到了现在,还有太多的企业存在着"制度化只是约束"别人的工具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可怕但普遍的现象,实际上破坏着制度化管理美好的形象。其二,表现是离散的制度化。离散的制度化,套用当前流行的语言,则是山寨版的制度化。它更多是听一些一知半解的管理方法或工具,然后照搬使用,常常只看局部不见整体。企业制度化管理是基于一套完整的逻辑,是一个各个组成之间相互之间牵制的体系。抽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当做整体来应用,都可能效果大大折扣,甚至适得其反。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急功近利。听说有一个好的工具,可以打造制度化运作的公司,整出许多无人理采的制度。再然后,我们开始追求另外一种制度化管理手段。不能摒心静气地进行公司制度化改造,往往都是机械地照猫画虎的管理。

 

真正的制度管理化,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我想,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符合组织成长规律。企业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的适用不同的内容的规则。在组织处于某些时段,是不允许随意管理创新,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就象孩子成长,有些习惯是没有为什么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适合的管理规则,并坚决执行。管理是无悔的选择。我们在这方面恰好是忽视了,要么是小脚大鞋,要么是大脚小鞋,要么是怕夹脚而随意创新.二是符合系统管理的规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提高.三是不能缺失人文之维。缺失人文性的企业,官僚主义常会滋生,运营成本会增大.

 

企业系统必定是由人参与的系统.人参与的特点,就决定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的规律本身也是一门科学.真正的制度管理演化应该是不断自己企业规律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在打造制度化运行的企业时,必须按照企业运行的规律,或者按照明茨伯格的描述,象个手工艺制作陶器一样,小心、静心、潜心地感知着工艺品制造过程中每个小小的变化,随时不断调整。或许制度化管理是打造一个企业最合适的途径,就象明茨伯格眼中,制作陶器的某一工艺是制作陶器的最合适的途径,但这一过程不可能是“省心”,如果你一定要把企业打适成一个精美的工艺品的话,可能还需用更“费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