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翻阅往往让人不由感叹人生的变迁的无常与有常。说无常,似乎总是会有许多不经意的事件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说有常,如果把一串串偶然的事件连接起来,倒是有一个清晰的必然的轨迹。
今天在乱翻邮件时,无意中发现两封邮件。
一是2001年左右时,我写给某投资公司著名人士的一封求职信。这个人后来我也认识。当时我言辞恳切地希望得到一个实习职位,以便我有机会在读研期间更好的发展。写完之后,记得是发了,但没有得到回音。没有回音的事情太多,后来也就忘记了。今天翻看信箱时,却发现在草稿箱里躺着这封电子邮件,让我感到非常奇怪。后来虽然忘记了,但看到这邮件的时候,我至今都明明记得是发过了,怎么会在信箱里?那家曾经的目标的公司后来也接触过,虽然接触时已经不再是目标公司,但的确是我发邮件时的最适合的公司之一。如果获得了那个机会,后面我会少转许多圈子。当然,邮件发过去一定可以得到那个机会吗?又是一个问题。不过,邮件没有发出倒真是我失去了那个机会。
第二封邮件,来自一位特殊的朋友。属于曾经短暂认识过,但很久之后又联系过,再是很久之后再没有联系的那种。如果说青春有许多故事,那么有些故事本身就是在不连续中连续的。那个邮箱我已经很久没有用了,既使偶而打开,看到很多广告邮件,也是大概浏一下。今天,我因为SOHU邮箱被清空才想起看看其他邮箱。而就在那些没有被打开的邮件中,躺着朋友的邮件。是其出国前找不到我的联系方式,给我发的一封在其看来非常重要的邮件。我想我在无意中曾伤害过一个人。
看完邮件,我不由得心情变得象外面的雨一样。
人生来不得假设,可是我们常常还会不由得要假设,并在这个假设前提下去推理或推测。这只是两封被忽视的邮件,一封是自己向外发出的请求被莫名其妙的忽视,一封来自己莫名其妙地忽视别人的请求。系统总是在有意无意让输入与输出之间发生点错位。这两封邮件被发现了,那么还会多少不被发现的忽视与被忽视呢?
我们不妨更广泛的假设,如果我们发出自己的请求更清楚点,更执著点,更艺术化点,结果是不是会让自己人生的路再少一点圈呢?如果我们接受别人的请求时,再耐心一点,再真诚一点,会不会对别人更少一点伤害呢?
我再仔细读那封求职邮件,为自己曾经那份单纯而感动。在字里行间所洋溢的对人生的理解,恰好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声音。沿着自己内心灵音的指引,读研、读博,咨询与阅读的人生道路也就形成。再仔细读封朋友的信件,其执著的感觉也昭示着其不同但更艰辛的道路。
或许其中真有一种必然存在。是否有必然,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能知道的,只能是真诚地对待自己的人生,无论是自己付出的或接受的。别让人生就象被遗忘的电子邮件。
后一篇:管理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