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制度没有执行力?

(2006-08-05 15:56:07)
分类: 管理感悟
在武汉呆了四个多月,为一家曾号称万人的大型企业(现在没有万人了)做制度咨询,也就是帮这家企业重新理清制度。最后的成果,大约是五十万字。整天在制度中转悠,满脑子都是制度,“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整个人都成制度了。
 
听说我为一家大型企业做制度,几乎所有的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做了那么多制度,能执行吗?”
 
这也是我的问题,也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又问自己了一个问题,没有制度,这家企业行吗?
 
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不行,绝对不行。一个万人的大企业,从传统企业法下的国企改制为公司法下的有限公司之后,太多的东西没有理清。一是法人治理结构运作没有理清,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没有理清。如果说以前是行政管理型的,可以是所谓的“随心所欲”的话,现在有了不止一个股东,没有规则显然不行。二是母子公司关系没有理清。原来的分公司成为子公司,子公司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到底管理上应该怎样的改变,象以前那样动不动发个文件发个制度,子公司不一定会承认。三是内部部门之间及流程之间,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这一点似乎好办点,但是现实问题却是不好办。缺乏合理制度时,人们只是感觉到管理上太乱。显然,制度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那么为什么制度很难执行呢?
 
从一般规律上来看,或者从表象上来看:
 
一是领导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破坏者。在很多时候,制度只是领导的工具而已,想起来了用,想不起来就不用了。想整人时用,不想整时就不用了。这样的说法,员工最高兴,领导们却不一定真认帐。
 
二是员工本身素质低,或者叫根本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制度的,他不会,你又有什么办法。这样的说法,领导和管理者爱讲,员工却不一定爱听。
 
三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制定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就是相互打架的,现实中无法执行。这种说法,可能都会接受,因为责任都推动制度本身上来了。
 
对于这些直接的反应,我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因为这个回答其实存在着悖论,一方面制度非常非常必须,另一方面制度又根本根本不可能执行。
 
那么制度执行不了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必须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原因。当我们将一切归因于玄学一般的“领导力、执行力”时,或者归因于员工素质太差时,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从可能可解决问题的角度再思考制度的执行力问题时,我重新界定了制度的执行力原因:
 
一是领导不是制定者,必然是破坏者。
 
我们常说制度是领导制定的,实际根本不是。笔杆子们写的制度,领导是否会认真地阅读呢?许多时候,正是因为领导没有参与制度的制定,正如交通警察根本不知道交通规则一样,能指望他按制度办事吗?
 
二是制度与管理脱节,缺少系统性;
 
有些领导确实重视制度了,但是却不一定对制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了解。制度是规则,规则要对是管理能力的反映。不懂薪点制,编个薪点制的工资体系可能吗?
 
制度的系统性,就要求制度在制定开始就要有一个规划,规划好需要什么样层次的制度,制度之间如何接口。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思考,我们就有可能给自己的制度进行合理的定位。该增加的就要增加,该去除的就要去除。
 
 
三是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科学性;
 
制度是为提高管理水平服务的,是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在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但这种超前性应该是建立在现实性基础上的。
 
现实性,是指制度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好的方法是,将例外工作例行化,例行工作制度化。不求完美,但求实用。没有员工素质低一说,只有制度是否符合实际一说。是高知分子,我们就用高知分子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是劳工阶层,就要用劳工管理的方式和制度。
 
我最为反感的是一些企业动不动出台个制度“迟到一次罚二百,旷工一次罚五百”,那不仅是最无知的表现,也是最无效的制度。你凭什么罚别人呢?你出的工资招聘的员工本身就是这个特点,你只能在符合这个特点基础上一点点管理。
 
四是组织的惯性;
 
制度的实施本身是组织变革的事情,必须符合组织变革的特点。我们总期望制度出来,马上就会被无数人非常自觉的遵守,显然是不可能的。很大程度上,制度的实施是通过教育员工来完成的。教育员工本身就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教育有时就需要强制执行。
 
五是管理者不愿管理也不会管理;
 
这就很麻烦了,企业里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有些管理根本不愿管自己该管理的事。相反,许多企业管理者似乎对与人斗更有兴趣。对此,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是制度执行力大大折扣的原因。
 
有了这样的界定,我在制度编写时更加坚持了“集中讨论,统一制定”的原则。
 
集中讨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是领导必须参与讨论,尤其是为了清晰界定领导的职责分工的制度;二是中层及分管高层组织本部门讨论,部门经理如果连涉及自己的制度都不清楚,制度根本不可能落地。三是流程相关方的集中讨论。譬如采购与财务之间接口较多,大家集中讨论确定。不讨论还不知道,讨论后,发现还要为过去的做法争得面红而赤。经过这样的集中讨论之后,对于制度的制定,尤其是涉及奖惩部分,由公司制度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由于这次制度咨询不对一些职能管理制度优化,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制度仍然不科学着,譬如考核中的还用传统的“德能勤技”方法,就不属于本次制度咨询内容,也只能那样子了。)
 
为了促进制度落地,我们规定了每一个制度制定必须考虑的要素,同时要求每个制度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制度文字,以文字的方式反映;二是制度流程,规定发制定管理流程;三是制度表单,将流程节点用可操作的表格单据表现出来。
 
在整个过程中,咨询顾问对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集中研究,譬如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的确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及运行等,也对一些难点制度亲自编写,重点制度组织研讨,一般制度进行规范性审核,这些事情还得专业顾问来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那个企业五十万字制度是不是都执行了?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我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制度出台之后就发布了,企业里很多人都感到这样做制度要实很多,也认为这样制度要比以前的好得多,企业运作会比以前更顺畅。其实,企业方也没有期望一次咨询能把企业换个样子,就象我们不会期望刘翔的教练陪我们练习一次,我们就可能成为短跑名将一样。我的思路是,我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企业有一点改善,就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