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窦唯事件只是网络时代初期的一场闹剧而已

(2006-05-15 00:24:41)
   

这两天窦唯事件闹得纷纷扬扬,有谴责的,也有同情的.我个人认为,生活在高度压力之下的六十年代中后期及七十年代早期的人,出现压力下崩溃是绝不会是偶然. 从某种意义上,这只是网络时代初期的一场闹剧而已.只是非常不幸地落到了窦唯身上,落到了如我一样很多七十年代生人的"代表"身上.


传统社会向网络社会的转变,正在形成一个大的旋涡,而七十年代生人恰好处于其中似乎真空的窒息之中,这种窒息使得一大批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公众人物角色生活的人们更是如此.


仔细分析,网络不仅仅是改变着人们成名的方式及获利的方式,更本质是网络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改变着人们对待公众人物的态度,以及公众人物对待自己的态度.这种近似颠覆性的价值观变化,将会使更多的早期的公众人物感到紧张、不安及无助。其中在七十年代生人或六十年代中后期身上尤为体现。 他们可能还不愿意将自己等同于那种来去匆匆的"网络明星",也无法将自己牢牢定格在老一代排资序列里.在两代人的中间,无助将会是更多的表现.

相比之下,六十代早期生人及八十代生人倒要从容许多.早期的人士已经占据了旧的价值观体系中的位置,后来的人士则以新的方式从容着.我想,每一个通过网络"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公众人物,可能都不会对一举成名之后的"平步青云"有太多希冀.我更在猜想,人们对待网络成名的人,也不会相信他们能够恒久多远.然而,人们对于七十年代生人却不会如此,一方面将他们以六十代的标准定格为"名人",另一方面又以网络时代的标准定格为将会过气的人.在这样的心理下,必然会一堆狗仔队寻找着可以打破"名人"外衣的突破点.于是注定有一批这个年代的"名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的事件的主角.试想一下,假定几年之后某位被冷落了的"超女",还会不会受到狗仔队的穷追猛打,会无休止追问其私生活的细节吗?我想绝对不会.那为什么偏偏是窦唯呢,因为他是六十年末期至七十年代早期的这一年代的人.在这一代人身上,人们完全可以运用相悖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可以将他们当做"神人"的明星,在心理上要求他们私生活一样完美,另一方面又将他们当做"凡人"的明星,相信他们私生活的不完美.狗仔队们假定人们更愿意看到其中的矛盾,并为其假定努力着.殊不知网络时代,人们对待名人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正在宽容着,只是不够长度而已.


对于窦唯的事件,如果仅仅从狗仔的职业道德来讲,可能会显得浅了许多。我宁愿将其看作是,一群七十年代前后的狗仔队与着年代相仿的公从人物上演的一场闹剧而已。可惜,闹剧发生在了窦唯身上.

也许,再过不了多少年,我们会发现人们对待公众人物的方式以及公众人物对待自己的方式将会发生彻底改变。人们对待名人的名会理性很多,名人对待自己的名也会理性的多。那时,也许所谓的"名"可能就象曾经论坛上的"大侠"热帖,现时的博客一样,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公众也懒得看热闹,名人也轻松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