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人难与求职难矛盾得让所有人心痛

(2006-05-02 10:56:01)

天高兴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与几个MBA同学见了面,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着。二是我任长期顾问的C企业,今年业绩比去年好了太多,公司也运营有序,让我松了一口气,当然也存在些问题。巧的是,上午谈的一些话题,也正是下午张总一见面就倒的苦水。
同学中,周刚显然仍然是我们全体同学的领头兵,年薪和职位还是遥遥领先。雪妍现在强势的特点更加显示了,她还是为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创建子公司,从与股东伙伴谈判,到租房买办公家俱,到注册招人,一直到公司信息平台建立正常运行。有点羡慕她的工作机会,几年磨练,她已经非常出色了。W在另一家有名的咨询公司工作,专作媒体行业,各个电视台转着,也很爽。感觉着,他做的比我轻松。
期间有意思的事情是谈到了下属职业化的问题,不知怎么都有共同的感觉,现在的新进人员很是让人不满意。大家都从自己的切实体会,谈论着这个问题,也谈论着解决的经验。
谈着谈着,又谈到了为什么现在求职仍然是这样难。据说今年的形势更为严峻。
对于这份矛盾,网上解释的太多了,有从教育体制解释的,也有从企业用人的急功近利谈的,还有从学生的心理需求谈的。
我们几个没有从网上这些角度谈论,似乎更多的是从职业化来谈的。如何获取形成职业化的员工,或者有些潜在素质的职业化员工,是我们关注的。企业似乎需求非常简单,就是能够按质按量完成领导交给的自己职责与能力之内的事情。员工需求似乎也非常简单,就是有一份工作,可以拼命工作拼命赚钱。
下午赶到小汤山见到了张总,一见面,她就大倒苦水,谈论中让她非常激动的仍然是员工职业化问题。
两件事让她非常生气:一件事是,有一个高管嫌手机每月报销几百元太少,私下宣称超过几百元之后的电话一律不接。第二件事是,还有一个员工更有意思。公司接到新技术的新订单,这个新技术若攻关成功,意味着公司的业务上一个层次,也意味着从业的技术工人转型后含量会提高。某个高中学历的电工,公司培养了他几年后,现在希望他能做新工程的电工。结果这个电工讲,先把我的工资加上去再说。其实这种人目前的水平,到市场招有的是,但公司总不能一有事就炒人吧。攻关还没攻关,就有人这样公开喊价。让张总很生气。
雪妍给我讲,自己绝对不做老板,太难了。她现在实际上就是负责人,全国各地去受那份苦。她讲,要是有人给提怎么花钱的建议,她立马脸就会时沉下来。周刚也讲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我和张总开玩笑说,你希望偿导一种以业绩为导向与公司共生共发展的文化,结果成为以金钱为导向的文化。这种文化,一不小心就成了老板扣不扣的问题。你小气了,别人说你扣。你大方了,结果大方的不公平别人说你也扣。曾经某年一年只做了一个工程,全公司人都养活着,还有人嫌别人工资拿的比他多,说你不公平呢。呵呵,你真是难啊。
仅仅有职业化的员工能解决吗?
民营企业常常的问题就是很容易讲普通的管理问题上升到劳资矛盾,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老北京人为主的企业,如果用不好,那种"贫"的相互扯皮扯得你气死。
不过,现在这个企业整体上已经走向正轨了,三大中心中只有行政中心找不到北外,整体还可以。到现在为止的开工的工程量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几倍了。不管是不是咨询的功劳,我当然非常高兴。
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总讲员工职业化的问题,那么管理层也应该有责任,这一点我多次提到过,也是我宣讲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有一种观念上的冲击导致着人力资源供与需的矛盾。从需方来看,能够决定用人与否的,多半是七十年代以上的人。而现在供方多半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人。年龄的代沟倒是其次,而网络与传统时代之间的代沟值得关注。网络时代必然有其相应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及价值观体系,要求着企业管理也应该随之而改变。这种潜在的转变趋在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身上蕴藏着,但这种趋势必然又会受到传统方式的阻碍或约束。这种矛盾直接导致,在七十年代或更前的人眼里,新员工更不职业化或敬业。而在八十年代后期话语权不足时,只能委屈 ,但这种委屈又不能凑效。这样想着,但是也怎么解释不了:还没有攻关呢就要钱的事情。难道真可以从薪酬政策去解释吗?
我想有机会一定研究研究网络经济的问题,也可以听我那博士老婆讲讲这些。网络经济时代带来的新的行为模式,怎样恰当看待这些?譬如博客,这种的新闻方式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演变,未来将会如何演变。以我们现在的思想,怎么从博客赚到钱。那么未来思维的方式是否是赚到钱的问题。如果说以前的价格双轨制,是利用两种体制差的能量来赚钱的话。那么,现在一些人在网络成名了,可以利用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体制差将这种名转化为利。以后,是否还要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化呢?在网络经济时代,我们如何看待名利等等呢?
不知怎么就从人才的供需扯到了网络上了,但我隐约感到其中有一些联系。有空再瞎想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