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斯坦布尔见闻录(37)回眸3500年前的方尖碑

标签:
苏丹艾哈迈德区君士坦丁大帝西奥多修斯方尖碑青铜蛇柱历史尘埃 |
分类: 旅游 |
字母rlyuan新浪博客
艾哈迈德广场曾经是拜占庭时代的战车竞技场和赛马场,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初的塞普蒂米乌斯皇帝,扩建于四世纪初的君士坦丁大帝。
我从网络上找到一张古时竞技场的俯瞰图,可见其规模之宏大。彼时尽管已经有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但还没有蓝色清真寺和托普卡帕皇宫什么事。
风雨沧桑,时代变迁,我们今天看到的方尖碑广场,其实已经是竞技场残留的遗迹了。但是,广场上还现存了当时三件重要的构筑物件,年纪一个比一个老。一个是“西奥多休斯”方尖碑,青铜蛇柱和君士坦丁七世方尖碑。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方尖碑碑身四周刻满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不知道有人看懂没有?三米高的基座是狄奥多西一世时现雕的,白色大理石材质,四面浮雕歌功颂德,刻绘了皇帝的各种活动场景。基座底部有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方尖碑建设说明。现在有人纳闷,三千五百多年的方尖碑碑身怎么一点没有风化的痕迹,始终保持完好,莫非外星材料制作?
另外还有一座方尖碑是公元十世纪君士坦丁七世为其父树碑立传修建的。石灰岩材质,当时碑身贴满了黄金片片,金光闪闪。到了十字军东征,被野蛮地剥光了浑身金片片,就成了今天看到的光胴胴方尖碑,满目疮痍神怪。
青铜蛇柱也好生了得,居然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祭坛的顶端弄来的。原来有三条青铜螺旋蛇柱加三个青铜蛇头托一个金碗的。现在仅存半截青铜柱身了,蛇头断了,保存在伊斯坦布尔博物馆里,金碗老早就被十字军抢走了。
......这么回头一看,立马亲眼目睹了3500年的历史,随随便便当开胃小菜的几样东西就深厚神异成这副模样,乖乖,吓人一跳。
游览不用买票。如今,这里游客多得如过江之鲫,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好几次听到开国语、甚至讲沪语的声音。
















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区可以说是伊斯坦布尔名胜古迹最集中的一个风景组合区。那里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托普卡帕老皇宫、地下水宫,一个紧挨一个,个个闻名遐迩。
今天要写的艾哈迈德广场(俗称方尖碑广场)其实同样著名,但是虽然也置身其中,比较起来,成了小菜一碟。我先端上来做道开胃菜。
西奥多休斯方尖碑(大概译音缘故,有叫塞奥道西斯的,有叫狄奥多西世的,有叫奥拜里斯克的),最最早是公元前十五世纪由古埃及十八世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雕琢的,距今有三千五百多年了。到了公元四世纪末,狄奥多西一世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把这方尖碑弄到手、又用什么办法运到君士坦丁堡的,像谜一样。反正从那时起,竞技场开始有了这座方尖碑。
















(谢谢来访)
我的微信公众号:字母的三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