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做礼拜一般,我走进徐家汇书院

标签:
徐家汇藏书楼书香空间光的使者洗礼申报 |
分类: 旅游 |
字母rlyuan新浪博客

















徐家汇书院坐落在人杰地灵的徐家汇源核心地段,与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徐家汇藏书楼只有咫尺之遥,和著名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圣依纳爵堂共用一个花园广场,西侧隔壁就是葬有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家族墓地的光启公园。
徐家汇书院完全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精心的打造了一座全媒体时代、复合文化和旅游多元化的崭新书香空间。结构功能上融书刊阅读、文献检索、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创集市、旅游导览于一体,区域上划分少儿阅读区、阳光阅读区、数字阅读区、24小时阅读区、无障碍阅读区、沉浸式阅读区、光盒空间、东西之门、光启之门,优美的环境真是让阅读成了舒适快乐的享受。所以今年一开馆,顿时成了网红大热门,给每一个读者都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对此,书院自己总结介绍有“书院八景”:光的隧道、光的守候、光的鉴证、光的启蒙、光的盒子、光的眺望、光的斑斓、光的年轮。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诠释书院是光的使者、光的载体,是一个可以照亮人们心智的地方!
书院对老年人很友好,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不用象年轻人一样预约,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去。
一进大楼,正中央是一个贯通四个楼层的大厅,高敞的拱形穹顶,气势恢宏轩昂,犹如曾经在欧洲旅游时参观过的宗教殿堂一般。我心里联想,担纲设计的今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英国建筑师大卫莫不是受旁边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启示,在设计理念里把书籍、阅读和图书馆的意义看同那啥一样神圣,企望人们在这里接受精神上的一次洗礼?
我一间间、一层层慢慢地走着看着,信手翻翻心仪的图册,随意看看专心阅读的男男女女,于无形中感受到一种书籍的润泽和书香的熏陶,心境变得很宁静,脚步变得很优雅。看起来,附庸风雅真不是一桩坏事,至少暂时能够让人变得斯文起来,时间一长,或许就真的脱胎换骨、温文尔雅起来了。
到了三楼,我在特色文献区里,找到了中国近代第一份日报“申报”。小时候,常常听到母亲在需要包裹什么物品时说,拿张申报纸包包;那次去松江泗泾古镇时,还参观了史量才故居;汉口路的申报馆也曾经路过许多次;这天,在徐家汇书院我与真的申报迎面相遇了。
供阅读的申报是从1872年到1949年每月一本的印影本。我找到了我出生年月日同天的申报,很兴奋,赶紧掏手机拍照留念。申报记载了那一天历史走过的一些大脚印,我粗粗浏览了一番,还好,平平常常,没有惊天动地的消息,包括战地战事。大概,这也预示着我的一生会平平常常。
书院地方不算大,容量内涵很大,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这里虽然离家不远,以后或许不会常去,但是印象很深刻。徐家汇书院,再见!

















(谢谢来访)
前一篇:享受亲情、享受春色
后一篇:在45层高处,我转着圈俯瞰了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