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反思(二)——帮助后进生成长

标签:
教育 |
分类: 工作随想 |
其实我们每次聊天的时候都感觉培训班的老师如何如何难当,必定这是学校生活学习的一个补充,很多时候家长对培训班的期望值会更大,因为这里是交了钱过来的,在很多学生眼里培训班就像一个大杂缸,什么学校的学生都有。
我始终认为很多学生如果有足够的自觉性,家长完全没有必要跟风把孩子送到培训班,以此寄托更大的希望,当然,一些平时忙于工作无时间顾及到孩子,爷爷奶奶比较溺爱,不太关注孩子学习的,也可以送到培训班。
总之,如果你的孩子送到培训班有进步,继续下去;没有进步,赶紧换。
通俗地说,培训班里的“后进生”应该是有一些的,那么,如何能让“后进生”有所影响或有所改变,便是对我们老师的一种新的考验,因为我们深知,很多所谓的好学生都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要给他指明方向,作个引路人就行了。
而一些后进生,不仅要为他指明方向,而得和他一起寻找方向,而得和他一起经历很多时刻的“跌宕起伏”,我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经历过一些所谓的“挣扎”之后,便感觉自己收获甚多, “方法永远比问题多”,这句平淡的话,却特别实用。
1、
本来我们的积分是和作业挂钩的,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总是在作业上得分很高,而得分少的永远是那些基础不好的,甚至为了积分“不择手段”,还发生抄作业的现象,为此,我也制止过。
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我们改了一下,作业分由老师人性化地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有进步就适当加分,纪律、卫生这两项也算在考核范围里面,因为一个学生的纪律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别的学生。
只要今天的表现比昨天好,这是我们的目标。
2、
老师晚自习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讲解题目,还得管理纪律,这样无形中分离了很多时间。于是我请班里一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班长,让他把控,提醒,加记名字,同时希望他做个榜样,也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3、
之前,我总认为小学生在管理上是否应该是命令式的,就是所谓的老师要对他“狠”一点。但一阵周旋之后,我发现治表不治本,甚至会反弹,到最后反而会让我们老师更加伤神。
一直在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到他是如何帮助后进生的章节,我便意识到李老师倾注了多少爱在他身上,那种爱更是自然的,不加半点修饰。
上周,我分别找了几位学生谈过话,从他们的人生理想出发,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要真正改掉一个习惯需要21天,我如果想改,我一定能改得掉的”,我鼓励他慢慢地改掉,改变很多人对他的看法。
还有个学生告诉我,如果我再违反纪律,你就罚我抄课文。
其实,他们也有他们所认识的一些小小的价值观。
我知道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痛的神经”,而不是一味地用一种方法对待,有的孩子听我分析到他的父母如何如何不容易时便低下头来……
4、
越是走在这样的路上,越是不能急,教育本身就是无比复杂的东西,不知从什么地方看过一句话,教育就是对成长的迷恋。
要知道改变是从点滴做起的,于是,昨天,我准备了一本新本子,给一个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这样写道:
XXX同学:
首先,老师对你的数学有很大的信心,也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它。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困难,让我来帮助你,好吗?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仅接着下面便是我为他精选了几道题目,有我贴上去的,有我自己亲自抄的,希望他当日完成。
晚自习刚开始,我就偷偷把这个本子送给他,他看了一下,没说什么。学校作业完成后,做好了,交给我。一题不会,我认真给他讲解了,这个本子又交给我,为的是第二天的特别的练习。
我要说的是,其实还是希望他完成习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新瓶装旧酒,而结果呢?他没有抄别人的,是独立完成的,至少让我看到真实的东西。
这就够了,对此刻来说。
这就是我近几天的工作反思,我希望辅导班的老师们,能多思考,多讨论,多变通,和学生共同成长,就像布置同样的一份作业,而上面这种方式,他能如此地接受,一定是他们读到了老师对他的爱。
工作反思,于此。
http://s9/middle/55e00beahbc2fa25ca6c8&690
http://s15/middle/55e00beahbc2fa49d89de&690
http://s15/middle/55e00beahbc2fa67ee8de&690
http://s8/middle/55e00beahbc2fa8b54f3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