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成宫巡礼

(2022-08-19 16:00:56)
标签:

麟游

欧阳询

魏征

醴泉

分类: 山水情怀

九成宫巡礼

李敏孝

麟游九成宫乃九重宫也,本为皇帝避暑的行宫。隋唐多位皇帝在此避暑,应为宜居之地。而他们的踪迹再也难寻,遗迹也很稀缺,废墟都难以见到,只剩下一片遗址,让人凭吊,令人唏嘘。

迎门一方篆刻朱红大印“九成之宫”扑面而来,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感。新修的宫殿院落已经无法还原当日的盛况,只能是一种示意而已。走进乾元门,就进入了行宫。从翰墨堂、韶光殿前穿过,就看到大院中心部位竖起的一支如椽大笔,高高耸立,直刺苍穹,笔锋铺开正在书写着美丽的华章,笔肚上刻着“金笔石揽”四个金字,这是欧阳询用过的笔吗,是否用它写过《醴泉铭》?不管怎样,它已处于院子的中心部位,点明了整个院落的主题。

诸多的皇帝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醴泉也不知藏在那个角落,而作为文化符号的《醴泉铭》,却千古不朽。那根生花妙笔,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万代流传,文化一脉相承,永远延续,根是不会断的。巨笔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文化的符号,精神的象征,碑座上复制的《九成宫醴泉铭》继续在引导后人学习书法,弘扬传统文化,张扬盛唐气象。

笔后是正殿两仪殿,皇帝早无踪影,只能用雕塑再现当日上朝的盛况。背后的万里江山图,宫女组成的仪仗,大臣手握笏板站立两边,皇帝头戴冠冕站立中间,似乎要张开金口颁布指令;或君臣围坐,共商国是。

大殿右侧是一座独立的阁楼,叫做“望莲阁”,登上阁楼凭栏而望,西海湖一墙之隔,既是另一景区,却隔墙尽享荷塘之美。远处的青山绿水,院内的巨笔宫殿尽收眼底,依山傍水,山环水绕,真是个风水宝地。凉凉的荷风吹来,带着芬芳的气息,高高的巨笔运行,显示出历史的厚重。

大殿左前方,有一个独立的小院,碑亭里藏着九成宫的镇宫之宝——《九成宫醴泉铭》及《万年宫铭碑》。李世民到此地发现醴泉;魏征文采斐然,撰文纪实;晚年欧阳询书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授命书写,世誉“三绝”。后高宗李治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御制御书了万年宫铭碑。文中对万年宫的宏伟建筑、山川形胜、风景气候赞美有加。

这两块名碑,特别是《九成宫醴泉铭》,字迹早已被历史磨平了棱角,看不清刀锋与笔锋,只有一个隐约的轮廓,隔着玻璃罩更感到模糊不清,驮碑的赑屃头或残损或缺失,只有碑帽上“九成宫醴泉铭”六个篆字看得清楚,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远远大于现实意义和实用性。站在碑前不由生出一种崇敬、景仰、钦佩之情,对人有一种鼓舞、激励、鞭策之感,对书法是一种弘扬、展示、标尺,对文化是一种传承、延续、守护。

九成宫到晚唐已破败不堪,吴融《过九成宫》形象的记述了这一历史画面:“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魏公碑字封苍藓,文帝泉声落野田。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

走在两侧长长的廊亭里,仿佛穿越了千年,走进了隋唐盛世;站在广场上,手伸向空中,正好与巨笔的笔杆重合,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仿佛空间上融合在了一起,手也挥舞起了这杆生花妙笔,在时间上跨越千年,仿佛得到了欧阳询的莅临指导,心传口授。在这个时空交汇点上,重临盛世,巧遇大师,得到真传。

游九成宫早已不是对皇权的崇尚,对皇帝的朝拜,对宫殿的赞誉;而是对文化人的膜拜,对文化的礼赞,对历史的尊重。隋唐诸多皇帝反而被人们淡忘了,被历史淹没了。九成宫不再是皇家的行宫,皇亲国戚的乐园,而成了大众休闲的场所,文人墨客的圣地,文化传播的艺苑,文明传承的摇篮。

 

2022819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九成宫巡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灵宝峡一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