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埃及!!(之二:一半碧海云天,一半黄沙漠漠)

标签:
旅游 |
http://s14/mw690/55de71cbgdd593f2b66fd&690
(东部沙漠其实是由沙漠、戈壁和石头山组成,总之寸草难生)
一半碧海云天,一半黄沙漠漠
在埃及驾车并不怎么困难,同中国一样,埃及实行左舵车,靠右行驰。埃及的道路状况不及中国,全埃及90%以上地貌为沙漠,地势较平坦,路上车辆不象中国那么多——我们要在埃及自驾旅行。
然而初到埃及,对这个政体、宗教、语言、习俗与我们迥异的第三世界国家充满了现实的陌生,办理国际驾照、租车、制订路线、导游翻译等出行事宜实际上是由北京的海涛爱车环球自驾俱乐部操作安排的。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叫做HURGHADA的红海海滨城市,这是一个因度假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有一些地图上居然会找不到它。它的汉语音译的写法也是五花八门,“赫尔格达”、“胡尔格达”、“赫尔加达”、“古尔盖代”、“洪加达”等等都是指向它。实际上我听当地人用阿拉伯语说它,更像汉语说“红疙瘩”,要是用唐山话来念,那就更像了。
好了,出发。目标:红疙瘩!
起点是开罗,这个非洲最大的城市,在尼罗河两岸一直铺进两边的沙漠。一千万人口使这个破旧的国际大都市显得拥挤。开罗的城市建设,你可以认为不堪入目,也可以从观光旅游的角度将它看成一大奇观。首次由西往东横穿开罗城,坐在车里有一种不现实的感觉。开罗大部分房屋都没有墙皮,钢筋外露,好象即将建完的新楼,但是就灰尘扑扑的成色来看,这种状态显然已经很久了。成片成片这样陈旧的“新楼”,你以为看起来一定象是鬼城吧?不,实际上又充满了人间气息,到处是生活中的人进进出出,露台上晾着衣物,一派安详。楼顶或阳台会有一只羊,一只狗,探出来头看看街上的热闹。我们的车在开罗的高架桥上开了半个多小时,两边密密麻麻的建筑几乎全是这种状况。中文导游坐在保障车上,用对讲机给我们说:在开罗,建完房子就要交税,所以开罗的人民在盖私房时盖到能住人了,就停工,就搬进去生活,因为外墙没刷,不算建完房子,所以不用交税。——总觉得听起来像是个笑话段子,但这是真的。
我们的中文导游叫“亚瑟王”,一米八八的个头,他自称曾入选埃及国家青年篮球队。现在,他是埃及国家旅游局的王牌中文导游之一,曾在中国安徽大学留学,一口不太标准,但非常流利的普通话,甚至当下国内网络流行用语也张口就来。谈吐风趣幽默,见识颇广,很快就能跟人交上朋友,但他的长处是他的历史知识和责任感,有一刻我甚至觉得他去做一名大学历史教师,也是合格的。
出开罗立刻就进入了沙漠,事实上直到第二天我才看到真正的绿洲,那时已是在卢克索。
说是沙漠也不完全正确,那其实是一片荒漠戈壁,伴随着寸草不生的丘陵。一路往东,是全埃及最好的高速公路,全长大概是150公里,收费5埃镑,约摸人民币4.5元。其实更让我们感慨不已的是埃及的油费,每升汽油1.8镑,相当于人民币1.6元。
下高速后折向南,道路状况并不算太差,相当于我们的国道。最大的变化是:看见红海了!红海出现的特别诡异,一路漠漠戈壁,看得眼睛都干涸了。没有一点征兆地,突然一片蔚蓝就出现在眼前。红海的水比地中海更干净,海水从浅蓝到深蓝变幻出各种蓝色,海天相接处,有时隐隐看到似乎有山,我问亚瑟王,那是不是亚洲。亚瑟王说是的,是埃及的亚洲部分——西奈半岛。他说现在我们在红海苏伊士湾西岸,海峡比较窄,今天天气好所以能看到西奈半岛那边的山。我问:那么,当年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不是就是从这里劈开海水的?亚瑟王在手台里大笑,说:就算是吧,但我认为还要往北一点。
一边是海水蓝得让人心醉,一边是戈壁苍凉让人敬畏,这之间没有一点过渡,随便找个海边停车下来吹一吹沙漠和海洋混合的风无比惬意,更多的是新奇。红海西岸原本一片荒凉,但现代埃及人开始看中这片荒漠海岸,在海景无敌的岸边建起了不少度假村。亚瑟王说这片荒漠的地价已经涨了不少,说了些数字,但比起北京的地价,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这样的公路延绵约300公里,就到了“红疙瘩”。HURGHADA是个繁华的荒漠海滨城市,它是一个线型城市,主要由无数的滨海度假村组成,沿海岸线延绵达20公里,但宽度不过几百米,窄处才几十米。出城的话,不是海就是荒漠。
探访贝因都人部落
由“红疙瘩”出城,我们换了两辆吉普车,但埃及人不肯让我们开车,只说太危险了太危险了,我们也就不坚持了。
我们要去沙漠深处。
越过城外荒漠上几道人工垒成的陇,车在乱石滩上开始加速,冲向渺渺茫茫的远方。我们抓紧把手,颠得东倒西歪,肾上腺素开始分泌,兴奋涌上每个人的脸。窗外的景色,就象是在月球表面,我甚至相信我们会从这里进入一个异度空间。
手台里传来亚瑟王的声音——他在另一辆吉普车上——先是阿拉伯语,说给司机听的,后是汉语:“停车,你们下来。”
亚瑟王早已下车,冲我们招手:“快来快来,你们看那是什么。”顺着他的指向,我们看见茫茫的远山脚下有一片湖水,白亮一片,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岛,岸边似乎还有几支芦苇。
“沼泽?”我迟疑地问。
“哈,那是真正的海市蜃楼!”
但那茫茫的远山却是真的,海市蜃楼已消失,山已在眼前,是一片不连贯的怪石丘陵,围成无数个毫无生命的山谷,谷中由戈壁变成真正的沙漠。山仍然是寸草不生,完全没有生命的迹象,那些嶙峋古怪的石头塑造出不可名状的形象。我向同伴们宣布,我们已离开月球——欢迎大家来到火星表面。
开进山谷,突然冲上一个陡坡,还没来得及反应,又猛然一头扎下,如同过山车,一片尖叫不知是来自恐惧还是来自兴奋,或许二者兼有。
连续冲了几个坡,荒谷连着荒谷,我已完全迷失方向,吉普车却停了下来,亚瑟王让我们下车跟着他徒步翻过一座沙石混杂的山丘,车会绕到山后等我们。山顶并不太高,但可以极目远望,四野茫茫,劲风烈烈,只有石头和沙,那些不连贯的石丘陵,如同外星巨兽伏在沙地上,我们的吉普车已经绕过来了,停在山下的沙地,就象两只甲虫。
不知道又转了几个山谷,突然有了些骆驼刺之类的沙漠植物,突然展开一片宽阔的山谷,散落着一些简陋的房子——有些甚至不能算是房屋,只能说是棚子。一些细脚伶俐的单峰驼在懒洋洋地反刍,一些面貌高古长袍及地的人在其间走动,成年女子,都黑袍罩身,只露两只眼睛,而少女,则花格长裙,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长睫毛细密而天然翘卷。
这就是贝都因人部落。
“贝都因”的阿拉伯语原意是“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是纯正的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以饲养单峰骆驼为生,原住阿拉伯半岛,大约是在公元640年的时候,随着阿拉伯统治北非进入埃及。那个时代在中国,正是大唐最盛的年代。
古埃及原本没有骆驼,是贝都因人把单峰驼带进了埃及,成了埃及主要的家畜之一。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埃及的贝都因人越来越不愿意过游牧生活,毕竟沙漠里的生活太辛苦,去城市打工的贝都因人越来越多。这一片贝都因人村落是埃及政府刻意保留下来的,其实是一个活着的博物馆。贝都因人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但不再游牧,他们的经济来源靠政府补贴和旅游收入。游客从城市里组团穿过迷宫般的沙漠石丘陵来这个沙漠腹地,骑单峰驼,吃沙漠烤饼,听贝都因歌舞,体验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互动,了解这个可能会消失的民族。同时组团的费用,也拨出一部分,算做这些贝都因人的收入。
http://s3/mw690/55de71cbg7c88ee8e0d52&690
在路上
http://s12/mw690/55de71cbgdd5951f9796b&690
休息站
http://s10/mw690/55de71cbg7c88ed9f0899&690
路上的休息站
http://s5/mw690/55de71cbgdd59489518a4&690
俄罗斯MM总是让人眼睛一亮
http://s8/mw690/55de71cbgdd5948f07f97&690
荒漠之花
http://s7/mw690/55de71cbgdd593ede11a6&690
隐隐看见的那个沼泽,其实是海市蜃楼。
http://s12/mw690/55de71cbgdd593f68fc6b&690
沙漠
http://s10/mw690/55de71cbgdd593f969009&690
荒原
http://s14/mw690/55de71cbgdd593fc5734d&690
飞奔
http://s5/mw690/55de71cbgdd5940410544&690
单峰驼真萌呀
http://s8/mw690/55de71cbgdd594095b1a7&690
养骆驼为生的贝都因人
http://s15/mw690/55de71cbgdd5940e764fe&690
荒原上的笑
http://s4/mw690/55de71cbgdd594139e063&690
贝都因人睫毛很长很长的小美女流鼻涕了
http://s10/mw690/55de71cbgdd59414f5fb9&690
萌翻人的单峰驼睫毛也很长很长
http://s6/mw690/55de71cbgdd5941b18585&690
遇到荒漠的女儿
http://s5/mw690/55de71cbgdd5941dc3924&690
贝都因的歌声
http://s12/mw690/55de71cbgdd5941f90f7b&690
荒漠日落
http://s10/mw690/55de71cbg7c88edbf56f9&690
老人对现代饮料很感兴趣
http://s9/mw690/55de71cbgdd594a247e78&690
得意洋洋的姐姐和失落的弟弟
http://s14/mw690/55de71cbgdd5955aaa42d&690
红疙瘩——一般汉译赫尔格达,也译作洪格达。是个奇怪的城市,一边是黄沙漠漠,一边是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