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房·听与赏》印象

(2011-01-22 13:58:28)
标签:

杂谈

昨晚去参加一个叫做《文房·听与赏》的古琴音乐剧场。这是一场音乐尝试,策划者应该是试图将中国古典书生生活情趣通过现代舞台方式呈示给观众,严格地说,是一种艺术想法的试验。以古琴为主线,交叉了箫、鼓、书法、茶道、昆曲、吟唱等古典知识分子的喜好,颇有些明末文人气质,让人想起张潮,袁枚,张岱,冒辟疆,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这些才子佳人。

 

说实话,整场演出,古琴很好听,书法很好看,昆曲旦角身段很美,吟唱有韵,箫笛悠然。但代表“现代”的VJ(Visual Jockey)表现的光影和现场摄像,却光怪陆离,眩人眼目,与古琴气氛格格不入,一度我不得不把眼睛遮上才能安心听琴。“琴者禁也,所以养正除邪,去糜崇雅”,琴音,哪怕是表达激荡心情,也应该是内涵的。

 

另一个不满意的是服装,特别是男演员的服装,文言常说“衣冠古国”来表达文明,古代文人向往“白衣胜雪,衣袂飘飘”的境界。而剧中表演服长袍马褂,不甚平装,灯光下,浅色的服装显得惨淡,特别是老古先生,跪坐(古时用跪坐表示尊敬和礼貌)在舞台一角表演茶道,在聚光灯下其服装仿佛医生的白大褂——不像是茶道,倒像是做医学试验,毫无雅致可言。表演吟唱的张卫东先生,竟然穿了件团寿纹马褂,给人感觉不是书生,反是地主。

古琴表演家巫娜,是当年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第一位古琴专业的研究生。

http://s3/middle/55de71cbt9a6917aa05d2&690

http://s13/middle/55de71cbt9a6917c8898c&690

http://s9/middle/55de71cbt9a6917d7c438&690

http://s10/middle/55de71cbt9a6917f662d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