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观众们在大雨中等待比赛。当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举行女子团体决赛。虽然下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但场内来自国内外的观众激情不减,纷纷撑起雨伞穿起雨衣坚守赛场,成为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开幕式表演上,当镜头切向出席开幕式的外国领导人的时候,现场的中国观众纷纷给以热烈的掌声。不管是萨科奇还是布什,抑或是普京。
在9日举行的女排小组赛中,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击败日本队赢得开门红,而在现场,中国球迷不停地为郎平助威,甚至发自肺腑地高喊:“郎导,郎导,我爱你!”
在10日晚举行的美中男篮对决中,现场的中国球迷热情地为双方运动员加油鼓劲。当中国队姚明投入一个3分球时,现场中国球迷为他欢呼雀跃,而当美国队科比灌篮成功时,他们也热烈鼓掌。
11日,日本选手北岛康介创造男子100米蛙泳新的世界纪录,中国观众给予热烈掌声,奏响日本国歌时,中国近千观众站了起来。
而中国的观众从来都是看台上嗑瓜子、扔瓶子、喝倒彩的形象,现在他们到底怎么了?
无论是开幕式还是比赛,中国观众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没有给对手嘘声,而是不吝啬对手掌声。在奥运首日中国女排与委内瑞拉队的比赛中,中国观众给外国选手的喝彩声也明显高于以往。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是东道主,还是因为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让中国人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摈弃隔膜,让欢乐和掌声洒向心间,洒向赛场,洒向世界。
我们不能否认很在意输赢,在意金牌榜上中国代表团的位次,与此同时,我们学会放弃自私给别人掌声。这种掌声,不仅是给体育健儿们,更是给中国人自己。它体现了个体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更是中国整体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体现。
在开幕式上,我们给萨科奇给福田掌声,我们展示了大国国民的应有风范;在赛场上,我们给别国运动员掌声,抛却胜负之争。我们为选手的精彩喝彩,为选手的失误而惋惜,模糊了运动员的国籍和知名度。
16天的赛场较量才刚刚开始,热情的东道主的细致服务才刚刚开始,北京奥运的快乐旅程也刚刚开始,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全人类都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摈弃隔膜,尽情地欣赏属于人类的运动之光、美丽之光、和谐之光。
雅典奥运会观众典范——
掌声改变判罚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决赛中,俄罗斯体操老将涅莫夫以几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但最后成绩只有9.725分。全场观众全体起立举手挥旗表示不满,并持续发出十余分钟嘘声。比赛被迫中断。随后,奥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出现了:裁判迫于压力作出改判。观众仍不满意,嘘声再起。
此时,涅莫夫站起来示意请全场观众安静,在涅莫夫的安抚下,观众很快安静下来,比赛才得以继续。那一刻,涅莫夫失去了金牌,却赢得了世界。那一刻,是体育史上天人合一的一刻,正如名言所说:竞赛的最高境界是竞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