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本科录取率23%,北京本科录取率43%,严重不公
(2008-06-24 22:49:09)
标签:
杂谈 |
今年,安徽608679名高考生将有304332人被录取,录取率50%。其中,本科计划为140377人,本科录取率23%。此外,湖北录取率为56.02%,本科计划录取率为25%,山东本科录取率为26%。
而北京今年高考的计划录取率将达74%,其中,本科录取率为43%。
100人中43人上本科能保证质量吗
在如今社会,本科毕业才能找到像样的工作,而本科录取率则意味着考生上理想大学的纪律,虽然高考录取率从74%到50%相差不是特别大,但是本科录取率从43%到23%,差了两倍,意味着同样参加高考,安徽考生上本科的机会比北京考生少了两倍。
100人当中安徽只有23人能上本科,而北京则43人上本科,按照人才学的理论,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超过30%就意味着质量的下降。
为什么“全国统一”的高考仅时间统一,而命题不能统一?为什么“清华”、“北大”里有那么多北京人的孩子……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怡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曾对现行高考制度提出疑问,但是提案石沉大海。
在没有实行“分省命题”之前,“高地”和“洼地”的录取分数线相差近200分之多。北京的考生考400多分就可进清华、北大,河南的考生考500多分连本科也上不了。
实行“分省命题”,表面上掩盖了“分数线”的不公,实行“分省命题”,表面上掩盖了“分数线”的不公。
高考不公有五大危害
王刚说,高考制度不公平有五大危害。
其一,高分考生进不了大学,不利于国家培养人才。其二,处于“高地”的师生面对残酷的竞争,只有苦教、苦学,学生普遍近视,有的小小年纪身体就熬垮了。其三,高考“高地”的一些家长不惜花巨资、找关系为孩子“高考移民”,不但滋生了“洼地”户籍、学籍管理和招生人员的腐败,也加重了许多家庭的负担。其四,高考“高地”的“社会不平等”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阴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五,人口大省庞大的高考落榜队伍,诱发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
代表提出6条高考建议
王刚说,对公民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最大的发展权,这既关乎国家的未来,又涉及个人的前途命运。高考既然是全国统一的考试制度,机会的公平和程序的公平都应是第一位的。为此,王刚提出6条建议。
一是合理调整高校布局。二是按目前全国统一高考的年度录取率,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考生基数确定招生计划。三是实行全国统考统招。四是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数量。五是改革报考政策与户籍制度。六是实施各高校全国范围的完全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