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货币金融经济 |
关于银行的信用扩张与第3方支付如蚂蚁平台的信用扩张都可导致自身扩表的一点小提醒。
当银行间接融资创造时,银行是先扩表,然后直接派生增加存款然后债务人再进行经济交易并支付转移。
分析银行间接融资模式是,本质是银行先扩表再通过经济交易进行支付转移。但是,我们一定要引入交易的支付转移来思考这种融资模式,因为只有经过了支付转移,那么银行派生增加的存款就与社会债务人没有联系了。因此,分析债务危机和M2提款权危机,就要分开来抽象和演绎。
而第3方支付却有些细微的不同,它的如花呗信用创造,只有在交易的时候才同步产生,只能唯一先通过交易,使用花呗(直接具有交易购买力)进行交易,才会形成卖方的资产,支付宝的负债,即支付宝余额。
我们都知道,现在央行对第3方支付施行100%的储备金制度。因此,任何转入支付宝里(包括购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资金,全部纳入社会中的非银机构在央行账户的管理中,存在于央行的负债端下的非金融机构存款中,目前规模1.8万亿人民币规模。
但是,在支付宝内部系统中,却在本质上是0%准备金模式下的信用扩张,理论上在支付宝中的信用创造时无限的,只要用户在交易支付时使用花呗(包括借呗),这能信用创造,支付转移后形成卖方的支付宝余额,并能导致第3方支付机构自身扩表,资产负债表同步随着信用创造的增加而扩张。
这个模式,必须有个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那就是第3方支付机构首先就必须是一个交易支付机构,这样才会导致经济交易时资金不会流出阿里私有银行,因此,阿里平台上聚集了很多电商,大量的商品供应和交易,导致大量的资金在交易时不会流出阿里私有银行,同时通过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提供高收益,更加刺激资金(支付宝余额)不会流出阿里私有银行而回到商业银行中,因此,蚂蚁就可以通过这种模式通过信用创造不断做大和资产规模扩张。
只要第3方支付功能消失,或者余额宝等理财产品被抑制,那么第3方支付里的资金(支付宝余额)就会大量滤出阿里私有银行而回到商业银行中,这就会导致阿里私有银行的挤兑,即使是第3方支付执行100%储备金制度,也不能保证阿里私有银行中支付宝余额是100%安全的(要理解这一点也很容易:在货币历史渊源中,有个活期存款100%准备金制度。活期存款没有利息,相当于货币存管协议,按理应保证所有活期存款的安全。但是根据我国银行体系,活期存款超过55万亿规模,但准备金才23万亿规模,无法覆盖!这里也是类似的道理。 ),当然,余额宝里的资金也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因为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银行存款,都不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
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极为复杂了,正确抽象模型很重要。央行的1.8万亿非金融机构存款,相当于第3方私有银行的100%超额准备金(央行清算系统管理),央行有约20万亿法定准备金,商行有数万亿超额准备金,共同构成了我国的这种复杂的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
而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下,只需要极少的超额准备金,就可以支撑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的各种交易支付业务。背后却是极高规模的信用创造,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在快速累积增加,未来的债务危机的破坏性程度和当量都在继续增加。
中债危机是我们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城门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池鱼,那么池鱼会是谁呢?!
当银行间接融资创造时,银行是先扩表,然后直接派生增加存款然后债务人再进行经济交易并支付转移。
分析银行间接融资模式是,本质是银行先扩表再通过经济交易进行支付转移。但是,我们一定要引入交易的支付转移来思考这种融资模式,因为只有经过了支付转移,那么银行派生增加的存款就与社会债务人没有联系了。因此,分析债务危机和M2提款权危机,就要分开来抽象和演绎。
而第3方支付却有些细微的不同,它的如花呗信用创造,只有在交易的时候才同步产生,只能唯一先通过交易,使用花呗(直接具有交易购买力)进行交易,才会形成卖方的资产,支付宝的负债,即支付宝余额。
我们都知道,现在央行对第3方支付施行100%的储备金制度。因此,任何转入支付宝里(包括购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资金,全部纳入社会中的非银机构在央行账户的管理中,存在于央行的负债端下的非金融机构存款中,目前规模1.8万亿人民币规模。
但是,在支付宝内部系统中,却在本质上是0%准备金模式下的信用扩张,理论上在支付宝中的信用创造时无限的,只要用户在交易支付时使用花呗(包括借呗),这能信用创造,支付转移后形成卖方的支付宝余额,并能导致第3方支付机构自身扩表,资产负债表同步随着信用创造的增加而扩张。
这个模式,必须有个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那就是第3方支付机构首先就必须是一个交易支付机构,这样才会导致经济交易时资金不会流出阿里私有银行,因此,阿里平台上聚集了很多电商,大量的商品供应和交易,导致大量的资金在交易时不会流出阿里私有银行,同时通过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提供高收益,更加刺激资金(支付宝余额)不会流出阿里私有银行而回到商业银行中,因此,蚂蚁就可以通过这种模式通过信用创造不断做大和资产规模扩张。
只要第3方支付功能消失,或者余额宝等理财产品被抑制,那么第3方支付里的资金(支付宝余额)就会大量滤出阿里私有银行而回到商业银行中,这就会导致阿里私有银行的挤兑,即使是第3方支付执行100%储备金制度,也不能保证阿里私有银行中支付宝余额是100%安全的(要理解这一点也很容易:在货币历史渊源中,有个活期存款100%准备金制度。活期存款没有利息,相当于货币存管协议,按理应保证所有活期存款的安全。但是根据我国银行体系,活期存款超过55万亿规模,但准备金才23万亿规模,无法覆盖!这里也是类似的道理。 ),当然,余额宝里的资金也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因为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银行存款,都不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
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极为复杂了,正确抽象模型很重要。央行的1.8万亿非金融机构存款,相当于第3方私有银行的100%超额准备金(央行清算系统管理),央行有约20万亿法定准备金,商行有数万亿超额准备金,共同构成了我国的这种复杂的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
而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下,只需要极少的超额准备金,就可以支撑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的各种交易支付业务。背后却是极高规模的信用创造,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在快速累积增加,未来的债务危机的破坏性程度和当量都在继续增加。
中债危机是我们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城门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池鱼,那么池鱼会是谁呢?!
前一篇:社会债务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隐忧!
后一篇: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和解决金融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