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货币金融经济 |
在经济和金融领域,首先看懂2个指标,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1.经济领域——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资产负债率的倒数,即1/资产负债率,可以理解为债务人的杠杆指数。
本质含义:
当债务人所持有的资产价格下跌(1-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后,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就等于1,在逻辑上和理论上,债务人就破产了。
风险来源,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债务人资产端的公允估值缩水(分子不变而分母减少),资产负债率会被动提高,一旦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就相当于资产价格的下跌把所有者权益都跌没了,所有者权益变为0,甚至负值,则债务人理论上破产了。
2.金融领域——实际准备金率
一个国家所有的基础货币只存在于2个地方。
1.流通中的现金M0。
2.金融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包含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一个国家所有的货币供应量M2由2大部分组成。
1.流通中的现金M0。
2.金融银行体系内的各项存款。
我们都知道的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
金融银行体系内的实际准备金率=准备金/各项存款*100%=N%
而实际准备金率的倒数即1/实际准备金率=货币乘数。
因此,货币乘数就是金融体系内的杠杆指数。
实际准备金率的本质含义是:
当金融银行体系内各项存款的N%规模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取现或者资本购汇外流),就会导致所有的银行都会因挤兑而破产。
风险来源:资金流出银行体系,是挤兑银行的最大风险来源,而实际准备金率越低,即货币乘数越大,意味着金融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就越大。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率体现了经济领域内在的杠杆水平,而实际准备金率则体现了金融领域内在的杠杆水平。
在经济领域,最怕的是资产价格下跌,债务人资产端的公允估值缩水而导致资产负债率突破100%而破产。
在金融领域,最怕的是资本外流,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无法覆盖巨大规模的各项存款而导致挤兑而破产。
以上抽象总结,道理简单不简单?逻辑清晰不清晰?
但是如此简单和清晰的逻辑,你们有看到其他所谓的经济和金融专家分析过或者提醒过吗?
最后,附上我国金融体系内实际的准备金率运行趋势图。所有的危机,都会最终通过这张图形揭示的规律的作用下而大面积爆发。中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爆发,并传递导致经济危机,我们或许将很快见识到它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