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杠杆!

(2020-05-03 08:54:59)
标签:

金融

经济

货币

关于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用来说明杠杆的巨大作用。

在经济和金融领域,我们经常也用到杠杆一词。

在经济和金融领域,所谓杠杆,几乎都是由融资来产生的。

融资,就所谓的借钱,前提是债权人必须要有钱才能借出,而这个钱,则一定是指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请注意,这个钱,不是指流通货币,也不是指货币供应量,而一定是指基础货币。这是分析金融货币问题必须要坚持的首要原则。

杠杆融资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它有很多本质的特性和相关现象必须把握清楚。
1.所有的融资都会同时产生债务,而融资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信用创造的过程,而这里的信用=债务。
2.所有的融资,几乎都有利息协议,凡是我们社会中牵涉到利率因素的事物,几乎都是跟融资是相关的,而这里利率,可以是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但当前环境下,0利率和负利率是特殊现象,这里是指融资贷款的0利率或负利率,而不是指银行存款的0利率和负利率现象,需要区分)。
3.所有的融资资金,都是付息资产,都具有极强的支付转移压力,能刺激经济交易的尽快达成,加快货币流速,具有很强大的繁荣经济的作用。(经济要快速发展与表面繁荣,刺激加大社会的融资力度就可以了)
4.债务人通过融资杠杆,在经济的繁荣期能放大收益率。结合第3点,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融资能刺激经济繁荣,经济繁荣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然后刺激社会加大杠杆来放大收益率。)
5.所有融资的资金,都是指货币的这种形态,而这个货币形态,并不是指存款,而一定是指央行的基础货币。虽然这些货币最后都会形成银行存款的方式,但是先有鸡后有蛋的这个原则,必须要搞清楚。否则就是一个逻辑怪圈,看不清其他金融货币现象了。

总结起来,基本的重点是:经济或金融杠杆,以下统称杠杆,由融资产生,而融资同时产生债务,它具有提高债务人的投资收益率的作用,从整体上具有快速繁荣国家宏观经济的作用。融资的资金,一定都要坚定不移地理解为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接着,继续搞懂融资有2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模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在解释这个问题前,先强调一个问题,当今世界各国和学术界,都将股权融资当成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股权融资模式,里面有利息协议吗?没有!有债权和债务关系吗?也没有!因此,股权融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融资,我们要坚持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因为股权IPO不产生债权和债务关系,不产生利率协议,因此不是融资和杠杆。股权和债权在法律地位上具有很大的区别。

直接融资很好理解,A直接把钱(基础货币)借给B的一种融资模式,只产生一对债权和债务关系。产生借贷合约,有时间期限和利率协议约定。
间接融资,当今社会很多很多专业领域的人员,业余爱好者,各种分析人员,都把间接融资模式的本质看错了。
所谓的间接融资,一定要理解为银行借了储户的钱,然后把借来的这些钱继续向社会放贷这种本质。因此,储户,银行,社会债务人三者之间,会通过银行为中介的方式,产生2对债权和债务人。
储户的定期存款,和银行信贷,都同时有时间期限和利率协议约定。根据这些显著特征,就能明白并理解银行的本质就是向储户借钱,然后放贷给社会。(假如银行能凭空信贷,那么银行何必用定期存款给储户更高的存款利率?这样银行的盈利空间不是更大了吗?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利率维护稳定和持续发展了吗?)
因此,这并不是很多人错误理解的那样,以为银行信贷,只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操作一番,就可以凭空放贷并扩表,警告这种思考是十分错误并危险的,因为基于这个原则后续分析的金融货币问题都会出现错误。银行信贷虽然最终都会形成银行扩表这个客观事实,但这不是信贷最本质的特征。假如把这个最基本和核心的原则搞错了,那么分析后续的很多金融货币问题都会错误的。例如银行为何要同业拆借?为何央行要进行降准或再贷款操作?放眼当下,为什么美联储会短期天量扩表?因为,这些操作,都牵涉到一个字"钱",就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银行缺钱了,它也必须要去揽储,要去向其他银行同业拆借,要去向央行要再贷款等等。


最后,融资的主体不同,也不能混淆在一起的。
1.社会的直接融资,几乎都是社会中各自然人或机构,企业,单位之间的借钱行为,这个过程,不会对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产生任何影响。这个模式,只会增加社会债务,增加社会杠杆水平,也可以繁荣经济,提高债务人的投资收益率,但是不会导致社会货币供应量变化(这里主要指不影响货币供应量M2增加)。
2.银行和社会各自然人,机构,企业,单位之间的借贷或信贷行为。这个过程,银行只作为债权人出现,对社会释放信贷。这个模式,能产生一个最显著,最著名的派生存款现象,可以导致国家的货币供应量M2同步增长。社会极多人,都把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的本质搞错了。银行信贷并不是只通过银行记账扩表就能完成信贷的,而是银行信贷首先向社会贷出了真实的“钱”(基础货币),然后这些钱继续回流银行导致存款增加并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扩表。因此,银行资产负债表扩表是银行信贷之果,而不是银行信贷之因。这个核心的本质,千万别搞反了。搞反了,就会在很多其他领域的分析无法逻辑自洽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复杂且难以理解的一些货币现象出现,但请记住这些结论性的观点。)
3.银行与银行间的融资与杠杆。即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同业拆借融资。这是金融货币体系,银行同层同级别间产生的金融杠杆。
4.银行与央行间的融资与杠杆。即央行向商业银行操作逆回购,MLF等再贷款。这里央行只作为债权人(最后的贷款人)出现,这是央行和商行间的金融杠杆。

这里,1,2点所描述的杠杆,是指社会上的杠杆和债务,需要十分重视的社会债务问题。第3,4点则是指金融货币体系内部的杠杆和债务问题。这里的第3,4点产生的融资杠杆,其实是掩盖第1,2点产生的债务危机的一种不得已的救助行为。
因此,第3,4点是在第1,2点产生的债务违约并有爆发债务危机苗头的时候的一种不得已的救助行为而导致金融体系内部增加了杠杆。这会让未来的债务危机处理起来更加麻烦,社会的杠杆水平继续提高并导致最后崩断的破坏性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最后,理解一个朴素的简单逻辑。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融资)。
资产负债率=(融资)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一旦某企业或者机构的资产负债率=100%,意味着其所有者权益等于0,该企业的负债=资产都是债权人所有的了。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债权不遭受损失,要么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牒MARGIN CALL,要么申请该企业破产清算来保护自己的债权不遭受更大的损失。这个时候,债务人破产了。

而所有的资产价值,都是一种公允的估值。所以,在这样的带着巨大经济杠杆的经济体,具有社会融资规模超过260万亿规模的我国经济体来说,任何各类资产价格都只能上涨,而不能显著大幅度下跌。
一但债务人所持有的资产价格下跌(1-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即资产价格下跌把所有者权益亏没了,那么该债务人就破产了,以前的经济繁荣期不会出现这问题,而经济的萧条期并逐步深化,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十分十分十分突出和明显。(所以靠各种金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维护资产价格和维护汇率稳定是多么地重要的,否则各类信贷融资的抵押物估值缩水引发其他大问题)
假如我国社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为70%的话,那么我国社会各类资产价格整体上只需要下跌30%的水平,那么我国社会上巨大规模的债务人,理论上就破产了。债务违约爆发并触发社会被动去杠杆而出现踩踏效应。

社会庞大规模的债务经济体,必须要维持资金链的可持续运作。只要资金链可以维持,那么社会稳定就可以期待。
而维持资金链,只依靠2个核心因素。1.经济交易活动中的买方。2.银行的信贷资金继续支持,继续增加融资继续增加社会债务继续增加社会杠杆水平。(末路狂飙也只能如此没有其他办法)

当前,中国及全球新冠疫情给了我们上了一经济课程,很多人花高价钱也不一定能学到的知识。
那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买方,可以突然一夜间大幅度消失。高额负债的债务人的资金链就必然会出现危机。于是全球各经济体只能指望银行增加流动性并继续释放信贷,或者直接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维持社会各债务人的资金链了,因此我们见识到了当前各国央行大印钞,大扩表......................,再回到我前面强调的核心重点,“钱”一定是指基础货币,这种只能由国家央行发行的法币!

以上,详细从经济杠杆与金融融资的本质方面入手探讨客观事物的本源,并结合内在运行规律,推演出未来一场全球性的债务危机,恐将大爆发就在不远处。因为这个巨大的债务危机发展到现在,即使央行大印钞,商行大信贷大扩表也无法有效化解,因为这是继续加大白粉计量,这是一种饮鸩止渴,抱薪救火的行为。

“给他杠杆,让他们毁掉自己的家国............................“

 

(新浪经常限制审核发表博客,所以我都没有兴趣编辑排版了。随手复制粘贴下来,作为一个思考痕迹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