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西岸:原初的黎寨

标签:
海南岛乐东黎寨 |
分类: 我的辽阔中国 |
文图/张小路
乐东不在海南岛的西岸上,但不远,所以我把它列入我的西岸行的内容。和开发了旅游业的黎寨展示的光鲜和伪浪漫相比,这里的黎寨安静而原初。我在乐东县的街上拦住一辆摩的,要他带我到黎寨,他就把我带到了这里,就在城边,很近。
据说黎族的船形屋像是一只倒扣的底朝上的船。黎族是最早从大陆来到海南岛的民族,后来的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人的进逼,使得黎族向山上迁移。那只倒扣的船,是否当初先民渡海而来还没居屋的时候用来遮风避雨的呢?反正,上了山后,他们用不着船了。
这是个很小的寨子,约有二十户,并不都是船形屋。人们对我的贸然来访相当惊讶,也有点兴奋。大概从没有汉族人跑到他们寨子里来照相。这些人汉语说的还不错,勉强能沟通,毕竟距离县城很近。他们同意我进屋子参观。里边物件很少,几乎可说家徒四壁,所有的东西都和生产和生活必需有关,粗粗一看,没见到什么休闲用品。寨子如果说有颜色,就是土黄色墙壁与地面,和椰子树的绿色。高大的椰树林作为寨子的背景,好像营造了一种踏实牢靠的气氛。这就是家园的气氛。兼有夕阳的暖调,别映一番意蕴。
1987年底,海南尚未建省,我从海南岛东岸南下到三亚,再从三亚穿过岛的中部,途经通什,返回海口。通什这地方后来改名叫五指山,成了黎族风情旅游的核心区,绚丽衣裙和浓妆艳抹的漂亮姑娘满山飞,时时处处在跳竹竿舞。相比之下,2004年底走进乐东的黎寨,虽然停留时间也很短,却是更真实的黎族村寨。我不是说越贫穷就越真实,只要不是表演给外人看的舞台,而是当地人自己的生活家园,就是真实的,和贫富无必然关联。
一帮村民跟着我,争着告诉我某个农具的用途之时,一个衣衫破烂、头发灰白的老女人蹲在屋外,专心做自己的事,一直隐约吟唱着神秘的曲调,完全对我置之不理。她是我觉得这个我不知其名的寨子里最代表古远幽深和艰难凄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