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这段文字用作篇章之间的逻辑转折。上一篇之后,想了很多种承接方式。比如可以接着写教堂,建筑或者其他艺术大师。可动笔后,觉得这些都很无聊。还是写活力充沛的人与旅途吧。是一次桂北背包夜宿客栈的经历。虽然前后不再关联,仍希望这种思维跳跃与延续之间的对比成为另一种逻辑形式上的贯通。
小风说,让我掉几滴鳄鱼的眼泪吧。
如果不是想起这句话,我甚至已经忘了这个人和那次旅行。
是在广西北部广袤深山中的少数民族山寨。寨子建在山腰,家家户户是木质吊脚楼。二层自住或者开成旅馆客栈,一楼放置杂物或者养一些家禽牲畜。吊脚楼依着山势,高低错落,仿佛彼此联通。村民仍旧按照传统方式劳作,日出日落、四季交叠是比北京时间更加准确的计时手段。
廖大娘推开窗户,看,七星伴月。电视上常能看到。
忘了是哪天看到央视的一个片花,被层次丰富的梯田吸引,上网查到那个地方叫龙脊。廖大娘是龙脊平安寨揽月阁客栈的老板。
我从窗口往外眺望,下了一天的大雨已经变成丝线,山间起了雾,像烟尘一样郁积。龙脊梯田累积着当地山民600多年的辛勤开垦,层层叠叠,从山脚蔓延到山顶。此时梯田刚刚灌水插禾,银色的水链像丝带一样将先祖赠与的礼物圈圈缠绕。
廖大娘继续介绍,现在不是旅游旺季,客栈里人不多。有一个北京来的摄影师,老黄,很有名的,已经住了几天,本来昨天要走,后来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他就多住一天等雨停拍雾中的梯田。还有一个跟你差不多大的,林风,学摄影的,昨天晚上到的。就是你进门时台阶上坐着的那个。
简单收拾了一下,想趁天还没黑去2号观景台参观。下楼时正好看到林风沿着吊脚楼的楼梯小心翼翼的往下走,左肩扛着三脚架,右手提着摄影包。
我快走两步,说,我帮你拿一个吧,你好,我是小鹏,刚刚见过。
小风回头,你好,叫我小风吧。
我扛起三脚架,从分量看应该是很专业的家伙。
小风是桂林人,在南宁美院学习摄影,这次绕道龙脊拍一些梯田照片作为假期作业。
2号观景台在一个小山山顶。已经横七竖八的立着几个三脚架。三脚架后边的摄影师看年纪都不轻。小风朝一个40多岁的人打招呼。黄老师,这是小鹏,今晚住在揽月阁。
黄老师冲我点了一下头,继续摆弄他的相机。
2号观景台比揽月阁高出100多米。视野更加开阔。所谓七星伴月。是指8个山包,中间一个呈圆形,其他则是不规则形状。山包被一层层梯田环绕,如同指纹中的“斗”与“簸箕”,只不过更加立体。
此时色温已经很高,对摄影来说并不适合。只是山间的雾成了天然反光板,把梯田水面反射的光芒收敛,再反照回去,是拍摄的最好时机。
晚上回到揽月阁。廖大娘做了几样菜。白菜炖猪肉,西红柿炒鸡蛋,素炒芹菜。还有当地的米酒。
晚饭后老黄继续摆弄他的相机,又拿出一些他以前拍的相片显摆。这是哪里哪里拍的,这张的构图怎样。小风在旁边听得很虔诚。
我却听得心烦,突然说,构图真好,色彩真棒,黄老师,能送给我几张做明信片吗?
老黄说,哦哦哦,好啊,不过这几张拍的不算好,回来我送你几张更好的。
我本来想说就想要这几张。后来觉得自己不能这么无聊。
就说,那算了。
我借口米酒后劲大,醉了累了困了,一个人回到房间。
大山里夜色寂静,静得只能听见鸡鸣狗吠,还有风声雨声。把窗户打开,大风吹入,打了一个喷嚏。夜色深浓。黑得只能看到天上的月光星光。七星伴月跑到了天上。
有人敲门。睡了吗?是小风。
还没。
他推门进屋。接着说,明天早晨我去另一个山寨拍日出,一起去吗?
哦,不去了,不想太早起床。
我明天拍完日出就直接回家了,那你保重,让我掉几滴鳄鱼的眼泪吧。
我想告诉他,“鳄鱼的眼泪”是形容别人虚伪,不适合在告别时候用。
但是看到他真诚的样子,终于没说出口。
哦,那我也掉几滴鳄鱼的眼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