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个税改革变成《海上花》

(2011-05-09 08:53:53)
标签:

杂谈

给倚玛老师写了一个关于个税改革的文章,研究了一通之后,发现大家大家一直争取改变的方向需要调整,包括我自己在内。这件事是钱的事儿,也是咱们每个人能吃上几两肉的实在事儿,所以其实和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专家写的那么难,那么把人绕晕了,相信我,你能看懂。

本文为<TIME OUT>北京特供稿,


——————————————正文————————————————


听说个税就要提高起征点了,赶紧兴冲冲的跑去看,结果看完大失所望,合着这是正在草拟过程中,而且只是将个税起征额从2000提到3000,实际上会不会实行,到底会提到多少,还是一个不靠谱的事儿呢。记得上一次提个税起征点还是2008年,当时的个税起征点还是1600,老百姓和专家热情高涨,意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致,有的说提到3000,有的说提到5000,为这事儿大家还争论不休来着,生怕理想喊得太高了,最后实现不了,结果最后政策一出来,政府咬着后槽牙给提了400块,1600提到了2000,我记得我自己当时的工资是多出来了几十块,完全没有感觉。所以这一次一看到草拟二字,热情就降了一半,结果到底会怎样,现在还为时过早。

 

话说回来,其实就算这次个税改革真的把个税起征点提高了3000元,相对于现这简直是坐上了直升飞机一样的物价,以及涨幅乏力的工资水平来讲,这点毛毛雨,也解决不了大家生活水平急速下滑的根本状况。虽然专家说提高以后将减少4500万的纳税人,国家少了1200亿的税款,但是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讲,真可谓是杯水车薪,赚三千块的,不过是能多吃个几斤猪肉,赚一万的,也不过是多加了两次油钱。而工资在15000以上的,反倒是增加了纳税的负担。特别是像咱们北京,这个2008年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调查中,最贵城市第九名的城市,那点钱就更是杯水车薪了。再说全国各地的薪资水平根本不一样,有的地方三千块钱都是白领高工资了,如果一刀切的提高到五千,那么好多地方政府真的都收不到个税了。所以说到底,靠提高起征点来合理纳税并给全国人民减负,本来就是一件不靠谱的事。

 

中国的老百姓对自己国家的税法了解的很少,因此把眼光都聚集在纳税起征点这五百一千上,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场有诚意的税制改革,而不是一点点的提什么纳税起征点。比方说夫妻合并纳税,各种减免税的制度,政策,只有这样的真正从根本上的改革,才能既保证在经济水平不一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可以有合理的财政收入,又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合理纳税。就拿我们北京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月薪一万的白领,他自己消费其实还是相当充足了,但是如果他结婚生孩子之后,很可能需要独立负担家庭开销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再加上赡养老人,独立承担一部分医疗保险等费用,他所承受的压力就是在成几何程度上涨了,然后在同样的薪资状态下,他却仍要缴纳一千多的税款,那么他的生活水准其实就急转直下了。你当然可以说,结婚生子是个人的生活选择,你生活成本高是你自找的,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搞得年轻人都不敢选择结婚生子,这个问题也很严重吧。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税务制度比较成熟的一些国家其实也已经给我们做出了不少先进的榜样了,比如在美国,夫妻可以选择以家庭单位按年度合并计税,虽然也有基本的起征点,税率也不低,但是他们有各种免税项,比如赡养费、儿童抚养费、学费、慈善捐款、自由职业者业务开销减免等,报税的时候只要把这部分免税额在总收入里扣除,剩余部分才是应税收入。而在法国,家庭人数对纳税多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人数构成了一个商数去除家庭总收入,得出的才是应税收入。这就给那些家庭子女多,或者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另外值得赞扬的是,美国的税法还有负纳税一说,对于低收入家庭,还可以通过负纳税得到政府的补贴。从而保证了穷人也能过上基本体面的生活。有人说个税法是一种劫富济贫的税法,实际上我和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作为纳税人来讲,对此都并无异议,问题只在于,我们缴纳的税,到底有没有济到贫。

 

你是生活在北京还是生活在一个二三线城市,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是一个单身贵族。都去掉我在当地的实际生活成本,然后才按比例向政府交税,这才能即照顾到地方经济差异,又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至于个税起征点到底是2000还是3000,其实那根本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根本合理的算账的方式,而不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所以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这么多年一直呼吁提高个税起征点,税率的变化,其实是由于知识不足而造成的一个错误的方向。现在的个税法,算一算从80年实施也有三十来年了,当初实施的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呢,工人们都没下岗,房价也没这么贵,三十年中国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这个税法,从不与时俱进。所以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革税制,成天盯着这起征点提高这五百一千的,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再怎么提高,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意思,不必再多说了。

 

 ——————————————分割线————————————

 

写到最后结尾的时候溜号去歇口气,看了两章海上花,回来这正儿八经,端着官话写时评的语感就找不着了,满脑子都是长三堂子里的词儿,差点把最后两句写成:

偏这税法嚜,三十年来不曾变过,你今儿个若不能打根儿上改了它,便也不要拿这三百五百的到我这里来说嘴,编些个劳什子的借口来哄骗咱,说些着三不道两的话来糊弄,没羞没臊的,逼着咱这苦命人还要揣着明白当傻子,倒像是亏欠了多大的恩情一般,咱也不稀罕你那点儿打发叫花子的钱,这般小家子气,有什么意思,真是没得让人瞧不起……

 

幸亏是个结尾,否则能把整篇写成《海上花》版,瞪眼心里盘算了半天,这才绕回来呀……我容易嘛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