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要塞到旅游胜地

标签:
嘉峪关天下第一墩酒泉公园西汉酒泉胜迹讨赖河 |
分类: 景致 |
从军事要塞到旅游胜地
在酒泉卫星反射中心参观“神舟六号”发射后,我们于10月14日来到嘉峪关。
嘉峪关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山上,因山而名嘉峪关。关城两翼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讨赖河谷,地势险要,巍峨壮观称著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与最东端的山海关遥相呼应,是长城两个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有内城、瓮城、罗城三重城郭,外有城壕。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东西有城门,并设有瓮城包护。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西面设置关门,“嘉峪关”三字就题在门楣之上。关城高约十米,黄土夯筑而成,西侧城墙两面都砌有砖墙,更加显得雄伟坚固。内城东西城门分别为光化门、柔远门,两门外各有瓮城围护,建有城楼,南北有敌楼,四角有角楼,据说是万里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关城。导游带我们进入内城,参观了文昌阁、关帝庙、戏楼、游击将军府后,约定好集合时间,让我们自由参观。
嘉峪关有内城、瓮城、罗城三重城郭
我登上关城,在关楼上眺望伸向远方的长城,蜿蜒曲折,消失在群山之中。联想到刚看过的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抗击匈奴的画面,心想嘉峪关也曾经是这样的古战场吗?经朝历代,山河巨变,而今军事要塞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兵刀相诉的中原汉民族同西部少数民族,成了团结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历史发生了多么伟大的变迁。在新的历史时期,嘉峪关的战略防卫功能早已被旅游功能所取代。现在嘉峪关关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关城景区也进入了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行列。
远方是祁连山
我们一行走出城门,关城外面是一片沙漠,远方是祁连山。几个牧民牵着一群骆驼在招揽游客。花十元钱就可以骑上骆驼拍照。有两个美女在互相拍照。我们都没有这个雅兴,便又穿城而过,前往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去了。
嘉峪关是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犹如一座城堡,其设计构想倒也体现了长城的文化元素。长城博物馆用模型、文字、彩色图片介绍“春秋、战国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的构筑、规制、功能、变迁的情况,堪称一部中国长城的百科全书。
万里长城第一墩
参观了长城博物馆,我们又趋车前往万里长城第一墩。这是一座土筑的烽火台,立于讨赖河北岸,四周是沙漠荒原。见惯了太多现代雄伟建筑,已经不大觉得第一墩有什么雄伟之处。但是在6、7百年前,可谓“天下第一险墩”了。现在这里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在讨赖河上建了滑索、吊桥、在讨赖河南岸河谷建有一座古代军营,乘坐滑索可以达到,我们仅仅隔河遥望一番。北岸还有一座地下展览馆。外面有悬空的玻璃观景平台,站在上面俯视讨赖河谷,亮绿的一弯河水流淌在苍黄的河谷上。拍摄的照片色彩十分艳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看悬壁长城,直接到酒泉市去了。
上图:讨赖河 下图:酒泉公园
在酒泉吃过午饭,离中转去敦煌的火车开车时间还有几个小时,临时决定去游览酒泉公园。
酒泉公园堪称历史名园,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公园的大门两侧有仿汉建筑风格的阙式门楼,宫殿式的门厅上悬挂着“西汉酒泉胜迹”的匾额,于古朴自然中彰显恢宏雄壮之气势。园内“酒泉”犹在,相传是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大胜匈奴后,将武帝御赐美酒倾入泉中,与将士共饮。后来“酒泉”二字就成了此泉、此园和这座城市的名字。据说古代酒泉有泉3眼,如今仅保存1眼,用石快砌成方形的泉水池,四周有精美的雕石护栏。在古泉北侧,我们看到三组大型群雕,一曰“出征”、二曰“鏖战”、三曰“庆功”,以其生动的艺术语言向游人讲述着当年的历史和酒泉的来历。

大型群雕
作为历史名园,自然有古迹可寻. 园内有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及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园内有些亭阁、牌楼亦为古建筑,历经修葺,保存完好。
亭曰“可酌”
其主题大多与酒泉有关,如亭曰“可酌”,池题“酒泉”,还有一个花岗岩雕成的大酒樽。上正面镌刻着李白的《月下独酌》诗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园中有三株“左公柳”一说系清代名臣左宗棠经营西北时植树造林的遗存,一说是百二十年前当地人们纪念左宗棠栽植的,不管是那种说法,都是古树了。正因为酒泉公园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园林景致,使之进入国家五A景区的行列。
李白《月下独酌》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长城第一墩、酒泉,都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现在都成了旅游名胜之地,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的旅游功能必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旅游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必将更加重要。(写于2016-04-24日,2018-08-04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