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管要学会“偷懒”
(2019-12-17 16:57:46)
标签:
小团队管理团队领导力新任主管无为而治 |
分类: 峰侃管理 |
很多新上任的主管,刚上任的时候激情四射,面对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团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会亲力亲为。员工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冲上“前线”。他们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但是并没有带领团队创造更高的业绩,也得不到上级的认可。
优秀的管理者不是事事都亲力亲为,当员工的“保姆”。而是会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偷懒”,把“舞台”交给员工,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精兵队伍。简单来说,要想从任务的执行者变成负责“人”的管理者,就要学会无为而治。《史记》中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宓子贱治单,善于用人,功绩卓著,为后人传颂。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一些刚上任的主管喜欢把一切事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其实,一个聪明的主管,应该是“子贱二世”,正确地利用下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主管的负担。
新上任的主管,如何学会 “无为而治”做一个会“偷懒”的主管?
一、无为而治≠不作为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会偷懒的主管大有人在。但是他们的偷懒不是“无为而治”而是“不作为”。
“不作为”就是任何事情都不管,放任员工去完成。至于员工最后能做成什么样,管理者也无法确定。这就好比放风筝,“不作为”就是完全放手任由风筝自由飞翔。最后,风筝能够飞多高,往哪个方向飞,我们无法掌控。
而“无为而治”而是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让下属去完成任务。这样做,既能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决策时间,也能够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同样拿放风筝来做比喻,“无为而治”是让风筝去飞,但是线还是握在自己手里。
二、有效授权,相信你的下属可以完成任务
管理其实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的目的一个过程。其核心是“人”,但是最终目的是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不必过分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要有结果导向:只要问题能解决,事情能完成,大可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要敢于授权,相信你的下属可以完成任务。
作为主管,不但要相信自己可以带领团队创造高效益,更要相信你的员工。主管要知道,在某些领域,你的下属也许比你更专业,他们能够找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你只需要给员工适当的授权,掌控得力,就可以很恰当地“偷懒”。
相反,如果你“独揽大权”,下属只会变成毕恭毕敬的人,工作中将大大丧失创造性和积极性。而这样的员工留在团队只会是一种“消耗”。
三、实时跟进,避免“临时救火”
“偷懒”不是什么都不做。因为把任务交给下属去做的时候,意味着你同时也要承担“风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实时跟进。
例如,员工出现失误,可以及时补救。或者在员工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给予帮助,避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出现“临时救火”的状况。
四、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励他们去执行任务
会“偷懒”的前提是,要让下属去执行任务。如果主管“偷懒”,下属也不作为,那么团队将很快走向灭亡。
因此,主管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励员工去执行任务。例如,员工希望在团队中获得高报酬。那么主管可以制定一个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如每月成交一个客户奖励1000元。
五、用制度管理
很多新上任的主管会抱怨管理工作难度大、强度大,一时间很难适应这个角色。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主管把自己当成了“制度”。
不少新上任的主管会按照自己的做事风格或标准要求员工,面对每一个员工他们都要亲自教授自己的“独家秘笈”。但是员工并不领情,甚至会觉得主管在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这种管理方式,只会让主管累,员工也累。
优秀的主管,是懂得“偷懒”,用制度管人,用规则来约束下属的人。一旦有明确的制度,管理者就可以严格执行制度,要求员工按照标准完成任务。这时候主管就可以“解放”了。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作为一名主管,要做的是善于思考,把握大局,做好关键性的决策。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处理一些琐事上学会“偷懒”,让下属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