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灵活高效一直是中小企业的优势,这其实也是大型企业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但随着许多中小企业实施ERP等信息化系统以后,他们的这种优势正在丧失,企业经营运作变得和大企业一样僵化,低效,完全违背了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当时上这些信息化系统时所期望的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初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我觉得这与我们社会上对企业信息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企业老板们往往对信息化系统期望值过高,把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一套或几套信息化软件的实施上!他们完全按所引进的管理软件的要求改造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但他们就忽略了一点,就是不管是信息化系统,还是各种五花八门的管理体系,都是为人服务,是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工具。在企业信息化中,企业(包括企业中的人)应该是主体,而不是一切都按着信息化系统的要求做(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IT技术不是很了解,企业对先进的经营管理体系掌握不多,往往是过多的依赖了信息系统)。企业(企业中的人)俨然成了信息化系统的奴隶。过去批一份文件半天就可以结束,现在则是三天,过去与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简单快捷,现在这是繁冗拖沓,怨声载道。
其实,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可以,而无法雪中送炭。对于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来说,通过有效实施信息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但这种信息化一定是基于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基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实际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经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指望通过实施信息化系统来扭转乾坤,那它一定会失望的!还没听说哪个企业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就摆脱亏损了!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必须是基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必须在正确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实施,是完全依据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意图来实施的。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不同的战略实现需要,应分阶段、分功能实施信息化系统,而不是一哄而上,一步到位实施大而全的系统,要量力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