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兔的情商训练(4)——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第四课《接受或是改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课程主旨——
1.帮助孩子乐观地接受生命中许多不可避免的改变;
2.学习分辨哪一部分的自我是可以改变,哪一部分是必须乐观坦然接受的?
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不仅是大人,孩子也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不如意有抱怨。抱怨就意味着我们不接纳当下的事情和情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去接受,但是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个乐观的心态。这就是这节课的目的。
升入小学之后,我们的孩子会感到自己以及身边的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越来越接近学校的老师;“好孩子”的标准也不再局限于平日的吃饭、睡觉等这些琐碎的事上;在生理上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孩子很乐意,有的孩子却不很不情愿,产生很多负向情绪,不利于孩子乐观积极态度的形成。乐观的态度是建立在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之上的,这是我们的共识。所以不管是接受事情,还是改变事情,我们最终要达成的是内心的接纳和快乐。
我们对待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改变时,只有两种选择:接受或者改变。也只有我们的孩子知道了这一点时,他们才能真正理性的看待自己身上和身边的变化。去思考我该怎么做。同时也是孩子自己去选择如何做,这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次课的热身游戏叫《同心协力拉杯子》。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孩子合作,每人用一只手拉绳子拉过一个杯子,将它放在另一个杯子上;成功之后需要四个孩子合作,完成同样的挑战。







游戏告诉孩子们这样的道理:一、我们合作需要不断练习;二、只有大家一个目标,彼此紧密配合,才可以完成。我们看到在合作的时候,淼儿是和林XX一组的。在活动中她会很好的跟林誉翔合作,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她会非常积极的想办法。
接下来,我们做了“体验变化”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喜欢的食物、可以享受的权利、能够做的事情,都在改变。姐姐把婴儿的衣服拿给淼儿穿,她急忙把衣服推开了。我们问到孩子们自己有哪些改变时,淼儿说以前睡摇篮,现在不睡摇篮了,以前不用看书,现在要看书了。以前不用被妈妈虐待,现在要被妈妈虐待了。姐姐问她是指挨打吗?她说虐待不是挨打,是做作业错了点,就要罚十几篇作业(宝贝有点儿夸张哟!
)。因此她们更深的体验到了自己身上的改变。姐姐问大家对于成长中的改变,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淼儿开始说都不喜欢,姐姐问她喜不喜欢自己长高?她说喜欢。姐姐问她喜不喜欢自己走路?她也说喜欢。生活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一些是我们喜欢的,有一些不愿意面对。对于这些改变,我们可以:一是接受(改变想法),二是改变(事情)。
通过情境设置,让孩子选择哪些是接受,哪些是要改变的,对于要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努力来改变;(我们引导了孩子衡量自己是否可以改变,如何改变)。
“如果要改变想法,我们是怎么想的?”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到了相同的问题,以前不用做作业,现在得做,而且作业导致玩的时间都少了。我们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如果不喜欢做作业,就真的可以不做了吗?不完成作业,老师就会批评我们,我们考试也考不好,这样我们的心情会好吗?那我们倒不如改变想法,把做作业当成练习,这样考试我们也考的更好,心情也会变好;孩子们也说,作业多就更要抓紧时间完成,这样才能有时间去做其她事情。
“如果要改变事情,我们可以怎么做?”如果作文老是写不好,是接受还是改变。首先我们带领孩子去做了评估,这件事情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吗,如果可以改变,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如果接受这个现实,那作文成绩一直不好,在同学面前也没有面子。孩子们都选择了改变,并且提出了很多努力的方法,比如看作文书,多做练习。也希望家长在生活中可以去多引导孩子,带着她们一起来做评估。
淼儿今天分享在生活中不能接受的改变是一个人犯错了,全班都要受罚。开始觉得很不公平,所以觉得难受,她选择了改变想法的方式解决,因为我们我们是一个集体,可以接受受罚。
孩子的成长会发生很多事,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孩子都乐意接受。提醒孩子思考这件事是接受(改变想法,接纳事情),还是改变(努力改变事情),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找到成长的方法,试一试吧!
当孩子有抱怨时,我们可以提醒她:抱怨有用吗?你是接受还是改变?我们可以换个想法嘛!要是我的话,我认为如果你觉得可以改变这件事,那你的办法是什么呢,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
训练师:旷姐姐
莎莎姐姐
日期:2011-8-2
说明:因为参加少年军校夏令营,淼儿缺课两次,所以这实际上是淼儿在龅牙兔情商训练营上的第二节课。最近有点儿懒,再加上训练师的照片也没能及时到位,所以今天才把这记录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