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认可是让孩子自信的催化剂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是上自息课的时候,有二个同学同时趴在桌上睡着了。为了不被老师发现,他们俩都将书翻开后,立在了自己的头前面。这时,老师叫醒成绩差的一个同学,指着仍然趴在桌上睡觉的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说:“你看,你看,你一看书就睡觉,这种学习态度,成绩怎么好得起来?你好好学学人家,睡觉的时候都在看书……”这不过是一个调侃的笑话。老师对二个成绩好坏不同学生的如此态度,结果只会让成绩差的学生更差,成绩好的学生更好。因为,不公正的待遇,可能更加挫伤那位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老师眼里的差学生,他也许会长时间失去自己力游上游的自信。而那位成绩好的学生呢?相信老师在指责同是睡觉的同学时,他也醒了。老师的话他应该是听见了。为了证明老师说辞的正确性,感谢老师对他的认可,他会倍加努力地学习,他有充分的自信,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真如老师说的那样是优秀。
记得,我小时候因为成绩好,所以一直倍受老师的关注。作为学生,有什么比得到老师的青睐更令人愉悦的呢?那时,我的学习劲头真是一阵高过一阵。成绩的绝对优势,老师的认可与信任仿佛都成了让我力争上游的心理暗示。自信满满的我连一次小测验也没放过。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出题,我就可以在老师笔落的那一刻举手解答。其实,很多时候的题解,我都是站在黑板前才想出来的,因为速度快,别人没有觉察而已。不是我有多聪明,除了我学习基础牢,更重要的是老师的信任和认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自信和潜能,从而让我的解题能力超出我的同班同学。
其实,对于不自信的孩子,作为家长,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应该如何如何,或是为什么不怎样怎样?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自信是需要勇气的,不怕失败的勇气,相信自己的勇气,战胜困难甚至是克服自身弱点的勇气。这些勇气靠什么拥有?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以外的信任与认可来拥有。对孩子而言是来自家长的信任与认可、老师的信任与认可,还有同学的信任与认可。同学的信任与认可是靠学习成绩和老师的信任建立起来的,老师的信任与认可很大程度是靠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建立起来的。而只有家长的信任与认可才是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大方给予孩子的。对于不自信的孩子,家长特别要给予更多的信任与认可。要让孩子随时都能感知到:只要努力,爸爸、妈妈相信我一定会成为最棒的!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请问,许三多不是遇到了史班长,不是有史班长的信任、包容和认可,他能去老A吗?是的,不能!正是因为史班长的信任,才让生性有些愚钝的许三多怀着“
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自身从未感知的潜能,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士兵。众所周知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那个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说明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信任和认可让那份名单中原本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产生了自信,最终都如罗森塔尔所预言的那样学有成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