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想改造家 》戳中了“沪上人家”的痛点

(2014-07-31 13:06:15)
标签:

杂谈

我记得是2003年的时候,那时候初到沪上,每天上下班需要经在明珠线的中潭路站下车,步行穿过昌化路,途径澳门路一带到江宁路上,再到康定路。这日子尽管维持不到一个月,但其中有一幕相当深刻,那时候这一带还在建设,江宁路旁有一些老式住宅,可能也是当年十里洋场电影中的哪些办公楼吧(因为上海造币局就在这里),总有一些阿姨大妈的,提溜着曾经在电视剧《孽债》里面看到的那种痰盂(我们湖南那边叫尿桶)在一个水龙头下冲洗,然后再晾在江宁路桥下面的角落里……

如今,看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一集,再度激活了这样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记忆。

其实那时候的上海,在我们这一群人的意识里,被《上海滩》“启蒙”之后,那是开化的淘金之地,也就是现代文明的集散之地,自然是很难接受这种“痰盂”的存在的。即使我们作为外来“乡人人”,几乎都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睡觉是睡觉的地方,吃饭是吃饭的地方,屙屎屙尿自然也有它的专用场所,怎么吃饭睡觉屙屎能搅和在一块呢?

但事实上,我们的认知是非常不准确的。所以当我为了梦想,从挤得能让女人怀孕的明珠线上出来后,再疾步走在昌化路、澳门路和江宁路上时,曾经记忆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刻录在大脑的这个“硬盘”上,以至于后来无意看到那些自认为是正宗“沪上人家”所参与的“地域大战”时,硬盘,竟然是个不光彩的词汇。

《@梦想改造家 <wbr>》戳中了“沪上人家”的痛点
恒丰大楼,是上海江西中路的“沪上人家”居住地

所以说,恒丰大楼,上海滩十里洋场曾经的办公楼,14平米,估计就是现在一个好一点公司部门主任的办公间,但它在大家所熟知的那段历史之后,成为巅峰时曾经11个人的家庭居住地,洗澡换衣服、吃喝拉撒睡,当一不小心痰盂就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四处开花……

各位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想想都是浑身要起鸡皮疙瘩的事儿。

想想小时候在乡下居住,有记忆的时候就已经是“大宅子”,数百平米的乡下住宅,那是何等的人间天堂。但对于沪上人家而言,后来我到上海后租房子,闻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普通一幢房”的说法时,这有一种无法理喻的感觉……

有房的地方就有家,房和家似乎是同属关系,没有房,何来家?

所以说,梦想改造家,似乎有很多解读:

你有“梦想”,我是这个“梦想”的“改造家”,我的梦想是住上与家的内涵一致的房子……

梦想,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改造”我的“家”……

但是对于这个标题的解读,随着《梦想改造家》第一集的播出,我感觉到这个“咬文嚼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与“沪上电视”的精神是融会贯通的,它确实在通过这样的一个“载体”在传播一种理念,生活再艰难,你总能找到美好。所谓只要有梦想,就有快乐。穷人笑着时,也是眼里含着泪花的。

我们看到这样的节目,会生出很多感慨,会透过这档节目作为“现象”的映射,我们犀利的眼光穿透它,看到它背后的很多东西,即使你想把它变成单纯的娱乐,你肯定也能看出一些批判的勇气,乃至愤怒。

上海江西中路的恒丰大楼,那是什么概念?

稍加搜索,就可以发现:

江西中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条南北向双车道马路。马路北起南苏州路,南到延安东路。1920年代起,因沿街遍布当时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因此被誉为“东方华尔街”。1945年起,更名为江西中路并沿用至今。

从这种赫赫有名的历史来讲,恒丰大楼,真有一种“虎落平阳遭犬欺”的滑稽。但历史就是那样的历史,现实就是那样的现实。与其说《梦想改造家》这档节目,是通过一群富有营销智慧的赞助商、富有天才设计灵魂的设计师,那只一群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沪上电视人,在帮一群“沪上人家”完成一个“好家”的梦想,其实还不如这样说,是一群富有思想的沪上电视人,通过这样的一档节目,在促使我们去正视我们“家”的历史,进而知道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也明白我们的“人”的历史……

所以说,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第一集,戳中了“沪上人家”的痛点。

那么,《梦想改造家》的第二集又将“戳痛”何方的人家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