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词,过生日

(2022-07-19 08:04:22)
标签:

生活

分类: 人生

2022717日,农历壬寅年六月十九。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时间过得真快,按农历,人生走过一甲子。转眼间我已是“花甲老人”, 已经到了坐公共交通不需要付费买票的年龄了。可我的心依然年轻,总觉得自己还是40多岁,我还有许多愿景、梦想和抱负,我一点不服输,一直想着要为党为国工作50年。

我生在湖北农村,小时候父母都是按阴历给我们过生日。我的兄弟姐妹也是按阴历记住这天是我的生日。20岁前的每一年,无论家里多穷,我的父母都会在这一天给我过生日,中餐是有4个荷包蛋和肉片的生日面,晚餐一定有“天门三蒸”,即使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前最穷的日子,没有钱买鲜肉,餐桌上也会有“粉蒸腊肉”。而且父亲会在几个月前就开始抓黄膳,每到这一天,父亲将黄膳分成两半,一部分留下自家做的吃,做个“粉蒸膳鱼”和“膳鱼冬瓜汤”或“膳鱼糊”,这些野生膳鱼做成的食物真是人间美昧;另一部分拿去集市卖掉后换1-2斤猪肉、排骨、一条鱼或几种时令蔬菜。所以我的每个生日宴都是像吃年夜饭一样,是家里一年中最丰盛的家宴。

三年以前,母亲还在世的时候,80多岁的母亲依然记得这天是我的生日。每年这一天,无论我在哪里,无论多忙我也要在这天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母亲近况及身体,唠叨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次接电话时,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早晨,我的外甥给我发了一条祝福的短信,我这个命运最差我最想帮助他的外甥,几天前就告诉我,他的妈妈即我的二妹妹就在给他念叨这个周末是他舅伯的六十岁生日。民间有说法, 60岁起人生日要“过九不过十”,早想好了今年就不有仪式感的过生日了。今年我们像平常一样,上午去儿子家陪孙女玩,和1岁半的孙女学习了两首诗歌,检验了两周学会的知识, 中午回家吃爱人给我准备的平常午餐;下午继续读书,晚上继续吃我的杂粮简餐。

在北京生活久了,我也按阳历过生日。按万年历推算,我的生日应当是1962720日,而身份证上写的是1963721日,由于当时单位身份证时登记填表人的失误,我的官方生日记录有误。我只能晚拿一年的退休金了,此前我想过户籍部门进行更正,但要求提供证据,但由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孩子出生是由接生婆接生,接我到人间的本家兄弟(我的恩师)的老母亲已经在好多年前早已离开了人世,所以也就无法提供证明进行修改了。就算我为党和国家多做一年贡献吧,或者算我将晚领取的一年的退休金作为我多向组织交的党费用于公益事业吧。现在我身体还好,还想退休后还继续为中国的能源事业做更多贡献呢。

现在是信息社会,这些年每到721日这一天,各种银行、航空公司、保险公司等记载有个人出生信息的单位都会发来生日短信祝福,工作的单位也会发来祝福短信,老板还打电话问候和祝福,每年公司工会还会给200元的蛋糕卡,真是太幸福了,每年的生日都很难忘。

今天作为生日活动,下午我读的书是《枕上诗书》,是一本读懂最美古诗的书。作者是徐若央,一位喜爱桃花的女作家。作品收录并解读了从先秦到清朝的37首古诗词。 每首诗词都有非常感人的故事,通过读此书,也弥补了我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不足。

诗中有才子佳人,也有帝王将相,有落魄书生,也有股肱之臣,他们笔下的诗词和温暖,或哀愁,或旷达,从入世至出世,皆有因果。作者不急不缓地将哪个时代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的心从未变过,追逐梦想,渴望爱情,有些事情明知无法改变,还是一意孤行,这就是人类,就是感性。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千百年前,曾有人和你有着相似的心境。

“枕上读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李清照大病初愈写下的句子。那时的她双鬓已白,整日药不离身,闲暇时,只能读书、赏景。今天,喧嚣的世界,已经少有人会静下心来读诗,也许有人并非不想读,而是不愿花时间去理解。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我,在闲暇之余,读读古诗,不仅更加理解了生活,而且也深刻领悟了人生的美好。同时也从读诗中理解了我的爱人,她坚持多年写下几百首古体诗词。

作者说“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首诗词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哪就两首”。真的,当你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你进入到了故事中,你会忘了一切烦恼。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在平常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壬寅年六月十九于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健康第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